「我已沒有人力可及的事情可做。」邁克爾•王(Michael Wang)2013年滿心期待可以入讀長春籐名校,但結果只有一間賓夕法尼亞大學肯錄取,不忿之下向教育局投訴,指控耶魯、史丹福和普林斯頓3間長春籐大學歧視他是亞裔美國人。 王氏高中全級第二,GPA高達4.67,SAT考試成績也有2230,但他絕非「蛀書蟲」,他曾參與全國演講、辯論和數學比賽,學習過鋼琴,也曾參與在奧巴馬2008年總統就職典禮上獻唱的合唱團。最終,王氏的投訴未獲判成立,改為入讀私立名校威廉士學院。他近日再接受CBS訪問時仍有不平道:「如果我是非裔或拉美裔美國人,我或者可得到更多學校取錄,我自己也不肯定。」 類似看法在亞裔學生並非罕見,甚至有研究「佐證」:普林斯頓大學2005年研究顯示,在滿分1600分的SAT考試中,亞裔需比白人多拿140分才可在申請程序上被視為平等,如果對比拉美裔和非洲裔則更誇張,分別是要多270分和多450分。有分析稱,由於家庭重視教育的傳統,亞裔學生成績普遍較其他族裔優異,收生時亦面臨較高門檻。 AAJC去年曾做民調,顯示64%亞裔選民支持「旨在協助黑人、女性和其他少數族群較容易進入高等教育的積極平權項目」,反對比例只有25%。不過亞裔內部的看法也不一,根據AAJC所做的民調,華裔是唯一反對(47%)多於支持(41%)的族群,其餘印度裔、日裔、韓裔、越南裔和菲律賓裔都是支持度逾六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