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劉曉波的死訊傳出後,美國、德國及法國發聲明致哀,美、法促中國政府解除對劉霞的軟禁。挪威諾貝爾委員會(下稱「委員會」)主席賴斯‧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則發聲明嚴詞斥責北京,形容「中國政府要為他(劉曉波)的早逝負上重大責任」。
多國致哀 美:他的死重新肯定委員會選擇
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昨發表聲明向劉曉波致哀,呼籲中國解除對劉霞的軟禁,並視乎其意願容許她離開中國。蒂勒森又稱,劉曉波體現諾獎人類精神,他的死只會重新肯定諾獎委員會的選擇。德國總理默克爾透過發言人向劉的家人致哀,稱讚劉曉波是「公民權利和言論自由的勇敢鬥士」。法國外長勒德里安亦發聲明,對劉曉波離世表示悲傷,他即使被扣押多年,卻「從未停止守護基本權利和言論自由」,並促北京容許劉霞及其家人自由離開。
委員會﹕這張櫈將永遠留空
英國外交大臣約翰遜亦表示對劉的死訊深感悲痛,表示其死亡是巨大損失,他稱中國拒讓劉曉波出國求醫是錯誤。他促中國撤銷所有對劉霞的限制。德國聯邦總統辦公室發言人回應本報稱,德國視劉曉波為勇敢而平和的民權分子,「他一心只為國家好,其貢獻永誌難忘」。
賴斯‧安德森則慨嘆,「我們明白到這張櫈將永遠留空(his chair will forever remain empty)」。其聲明提到,劉曉波未能在病危前獲送到可接受合適治療的設施,故北京須為其早逝負上重大責任。聲明強調,有信心劉曉波的付出不會白費,形容他代表了引起包括中國在內全球數以百萬計民眾共鳴的理念,「這些理念無法被囚禁,也永不會死」。
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扎伊德(Zeid Ra'ad Al Hussein)稱讚劉曉波是「公民勇氣和人類尊嚴的定義」,他說「中國以至全球的人權運動失去了一個有原則的捍衛者」。
長期研究中國維權律師的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法律學者艾華(Eva Pils)稱,儘管北京對劉曉波被與1935年和平獎得主奧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相提並論感憤怒,「但某方面來說,如此結局只會加深這比較—因為實際上他們(北京)讓他(劉曉波)在其照料下死去」。奧西茨基獲和平獎時已被納粹德國下獄,是獄中獲獎第一人,1938年在監獄醫院去世。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