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房就是微小的房,150平呎左右,是可以拖在車輪上的微小的家。微房運動(Tiny House Movement)正在風行,這股風近幾年從歐洲、美國,吹到加拿大,擁躉甚眾。難怪Ben Garratt開設的微房建築工作坊這麼受歡迎——實地親手建微房,一邊幹活一邊學,學看圖紙、學工地安全知識、學那些五花八門的電動工具怎麼用,親眼見到一個小房子平地而起。
這個微房工作坊開在楓樹嶺(Maple Ridge)的一個16英畝的農場裏。訪問當天,正值上一期為期兩個星期的工作坊即將結束的最後兩天,一座主體構架、屋頂、水管、電路、窗戶都已盡現的微房佇立在樹林當中,可以說已經建好八成。
學建房從微房開始
Ben Garratt從事建築行業也有20多年了,同時也是一個職業電工,這些年建房無數、修房無數。這座微房,是由一位住在美國俄勒岡州的夫婦向Ben訂製的,他們並不介意Ben把建這個房的過程做成實踐工作坊,開放給有興趣將來擁有一座微房的人學習,「畢竟這個house是小型的,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是一個非常好的示範項目,可以從中了解建房的相關實用知識,實際動手做就不一樣。人多建起來很快。」
兩個星期時間裏,他們從拖車架怎麼用、汽車馬力和微房重量、建築結構、工程學知識、電工基礎、木工基礎、識別使用各種電動工具都涉及到。Ben指着眼前的小房子說:「這就是我們這一期工作坊14個人工作了10天的成果。」
Bryce Langston是一位專門跟蹤拍攝美國加拿大歐洲的微房圈子裏的各種視頻的電影人,也參加了本期工作坊,他想有一天,靠自己動手建一座自己的微房。「我是新西蘭奧克蘭人,原以為奧克蘭房子就夠貴的了,來了溫哥華才知道沒有最貴,只有更貴!」Bryce笑說。
微房可以5萬塊買現成的,也可以自己建,費用就節省多了。至少也可以折衷一下,訂制框架結構,然後自己做剩餘的部分。畢竟,微房不是千篇一律的房車,是可以非常個性化的,社交網絡上有各種「曬」自己幸福溫馨小家的,有的簡直就是一個微縮版的「豪宅」!
全自然建築理念用於微房
Ben的這個微房建築工作坊是受到他曾在澳洲參加的一個Earthship建築工作坊的啓發。所謂Earthship,是一種將雨水積蓄在屋頂,然後利用上水道引到埋藏在地下用來淨化水的下水道,再分送至提供生活全部用水儲存槽的結構。
雨水在被淨化到能使用的飲用水標準為止。安裝了Earthship系統的房屋,包含廚房用水、廁所、淋浴間等用水,全部皆可使用來自雨水的賞賜。使用過的水,也有一套自然的處理系統,不會污染地球。
Ben說Earthship房子都是刻意做得特別簡單,單層,就算是從來沒有建過房的人只要肯學也能學會,微房就更不用說了。微房的樣式,完全取決於房子的停放地、旅行路線的氣候狀況,「比如這個,就將是要停在樹下,朝向北部山景的,所以這個房子有黑色的屋頂。光照多的地方,可以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如何利用風,通風的設計對房間內部溫度會有影響等等。」
還有其他環保建築原則也都可以用在建微房上,比如買回收的二手的優質建築材料,冰箱和烤箱這些都可以是二手的;雨水收集系統,在鄉村的環境下,可以節省從井裏打水的人力,有多餘的水總是好的,可以澆灌植物,也可以做出一種移動綠屋……
比建房更有意思的經歷
訪問完畢,接近中午,微房工作坊的午飯開始了——午飯是南瓜派、米飯和酸奶,本來目測只有四五個人的工地,頓時聚集了十幾個人。Ben說,他們大多是卑詩本地人,還有美國華盛頓州來的,甚至還有兩位從德國和法國來的。「其實比學建房更難忘的是這個同吃同住同勞動的氛圍,就好像是夏令營一般,只不過這個是開給成年人的。」
午飯期間,Ben介紹了工作坊所在農場的主人Vincent Liu。Vincent從北京移民加拿大10年,以前是個房地產開發商,現在為微房而著迷,院子裏已經有一個小房子是他自己的呢。他表示,光是一旁看看,就已經學到很多了——所有那些五花八門的工具,如果沒有看到人家怎麼使,還真不會用!
「每個人在來之前都是沖着想學建房來的,但離開的時候還帶走了額外的經歷。這個工作坊白天是建房部分,純技術性,晚上該娛樂放鬆了。」。音樂自然少不了,有帶吉他來的;大家動手修建了一個「溫泉池」,還搭建了一個篝火臺,晚上在戶外開派對做燒烤;據房主Vincent說,他們還要把農場的這座房子天井牆壁做成一面攀岩!
再過一天,此期工作坊即將結束。Ben說,一個大型派對已經籌劃好,參加者不但有現在這些人,還邀請了周圍鄰居,還包括整個大溫地區的微房圈子裏的很多人,甚至還請了楓樹嶺市的一些市政官員呢。
下一期微房建築工作坊定於7月1日加拿大日的長周末,為期三天。Ben說,屆時他們將開建另一座微房,建成後,會運到維多利亞市停放,它的主人準備拖着它上路了。用這樣的方式度過加拿大150的國慶日,回想起來一定很難忘。
文/圖:盛滔滔 部分圖片:TinyHealthyH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