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淇老師:無論是卷一資料回應題,還是卷二延伸回應題,同學都經常犯上分析流於表面的錯誤。例如在推論過程未有恰當引用資料,亦有不少同學推論空洞,未有善用概念、學科知識、例子等論證,變成「吹水」。
小通:題目寫明「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我用個人識見分析不對嗎?
淇老師:小通,通識科並非「吹水科」,若作答時概念欠奉,只分享個人經歷,分析會流於表面。同學要在通識題目的推論過程中運用概念說明及歸納,一針見血地概括論點的關鍵,避免用冗贅的文字解釋,提升討論層次,答得言之有物,才是奪星的關鍵。
小明:那是不是寫得愈多概念詞,分數就愈高?
淇老師:這個說法毫無根據。通識考核的不是同學背誦及列舉概念的能力,同學答題時應聯繫不同單元的概念演繹及推論,而非盲目堆砌出概念或理論。囫圇吞棗式地背誦概念,或強行使用過多或抽象的概念詞,會有反效果,令答案焦點含糊,變得泛泛而談。
小識:怎樣才算有效運用概念?
淇老師:以2015年卷一題1b為例,題目要求同學就中國三農狀G的轉變推論兩個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期望同學將資料加以整理,繼而運用概念回應,例如用上國民健康、糧食短缺等字眼,推論農村勞動力減少引致的社會問題,這就要你恰當運用相關概念說明農村水土流失、土壤被重金屬污染等情G帶來的影響。如果同學僅複述三農狀G的轉變,而未把社會問題概念化,分析難免流於表面。即使將資料描述得天花亂墜,若未能「以小見大」及加上例子論證,亦難以爭取滿分。
小明:明白了,我會努力善用概念。但淇老師你所指的「例子論證」又是什麼?
小通:「例子論證」即舉例啦!例如2013年卷一題1a要求解釋導致肥胖的原因,我將自己的生活習慣完整描述了一次,並解釋如何導致肥胖,足足寫了兩版紙!
淇老師:無可否認,這是一個例證,但同學的個人經歷欠代表性,流於主觀,說服力不足。
小明:那麼我該如何找合用的例證呢?
淇老師:卷一一般可以引用資料例子說明。例如2014年卷一題一的資料提供了一些公眾的訴求,讓同學用以論證透過遊行示威方式表達訴求能否提高香港人的生活素質。如同學提出其他例子,所列舉的例子必須具代表性,即例子要夠典型,切忌亂作例子,或舉出只有你自己知道的例子。比方說,如果要舉出香港的大型傳染病例子,最典型的就是2003年的SARS;如果要舉出全球恐怖襲擊的例子,可以用2001年美國911事件為例子。愈典型的例子,愈多人知道事情始末,才能加強論點的說服力。
小識:我明白了!肥胖那題我們應該用飲食習慣、垃圾食物、消閒娛樂、生活模式等字眼,將資料漫畫題示的例證「漢堡包」、「電視」、「炸雞」、「電腦」概念化,善用主題句一針見血地從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層層申述導致肥胖的原因,並要脈絡分明地善用例證回應及概念化分析。
淇老師:不錯!奪星必須善用相關的學科概念及具說服力的例證,透過具體而合理的論據,層層推論,回應題目。如要取得理想分數,清楚闡述例子與論點之間的邏輯關係更為重要,要從推論中突顯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論證過程顯得更為嚴謹。
小明:明白了!我們會充分準備即將來臨的考試。
文:李安淇老師
插畫:謝偉豪
[通通識 第4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