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可發酵碳水化合物助降血糖 增強預防二型糖尿病藥效
【明報專訊】中大醫學院研究發現透過攝取中等分量的可發酵碳水化合物(FODMAP),可增強藥物「二甲雙胍」的預防二型糖尿病效果。測試者每日服用12克荷蘭豆、奶油南瓜、椰菜及b白等FODMAP食材後,餐後血糖下跌21%,顯示食物配合藥物的治療有助降低餐後血糖水平,並預防糖尿病前期患者發展成二型糖尿病,亦可改善腸道微生態。
研究由中大醫學院、中大醫學院藥劑學院與澳洲蒙納士大學合作,招募26名介乎48至60歲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參與兩個階段的交叉飲食控制試驗。參加者獲隨機分配至兩個為期10天、熱量相同的飲食介入階段,分別為中等分量FODMAP飲食(每日攝取12克)及低分量FODMAP飲食(每日攝取2克)。中度分量FODMAP飲食餐單有4個,涵蓋荷蘭豆、奶油南瓜、椰菜及b白等食材。所有參加者每個階段最後5天服用二甲雙胍,並記錄血糖變化差異。
吃荷蘭豆椰菜等 餐後血糖跌21%
研究發現,攝取中等分量FODMAP並服用二甲雙胍(M-M介入)的參加者餐後血糖下跌21%,而攝取低分量的參加者僅下跌12%,顯示FODMAP攝取量增加,二甲雙胍的降糖效果亦增強。M-M介入的參加者,有助提升餐後胰島素分泌量及增強飽足感的腸道激素GLP-1,較低分量介入階段高98%。
M-M介入後,參加者腸道微生態亦大幅改善,有助改善控制血糖能力及減少全身炎症。研究已刊登於國際期刊《Nature Metabolism》。
有助改善腸道微生態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朱海星稱,攝取中等分量FODMAP較低分量者更能幫助患者調節腸道微生態,從而增強二甲雙胍作為預防二型糖尿病一線藥物的降血糖效果。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臨H)周怡君稱,豆漿、西瓜及蘑菇等食物含豐富FODMAP,有望成為合適膳食選擇,將深入探討藥物與營養介入的綜合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