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新出路 可製清潔劑化妝品牙膏
【明報專訊】除了運到堆填區掩埋和焚化爐燒毀之外,廚餘的處理方法主要是製造肥料和魚糧。但肥料的價值有限,而且在本港往往供過於求。用廚餘製造魚糧就等於重新進入食物鏈,衛生和營養要求頗高,製造時必須加入大量魚粉。兩個方案都有缺點和局限。有本地初創公司就認為,應該利用廚餘製造用途更廣泛的「生物表面活性劑」,那才是現實可行兼高增值的解決方案。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蘇智鑫
永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V-surf Limited)共同創辦人杜銘灝表示,利用廚餘製造「生物表面活性劑」,是很新的課題,大約近5年才有人提出,至今似乎還未有機構能夠真正投產。
簡單來說,表面活性劑的分子都是兩親分子,即是其分子的一端是親水基團,另一端是親油疏水基團。但現時的表面活性劑大多是化學合成,其原材料主要是石化產品,會破壞環境。「生物表面活性劑」則是泛指來自微生物(包括其代謝物)、非化學合成的表面活性劑。生物表面活性劑的優點是可以生物降解,無毒性或低毒性,對皮膚溫和不刺激,對環境的影響較小,不像化學合成的表面活性劑般會污染環境。
成本效益勝造肥料
他們3年前開始研究,利用嶄新發酵技術和下游加工技術,將廚餘(包括煮食後的油)製成一種最常用、稱為「槐醣脂」(Lactonic Sophorolipid)的生物表面活性劑。這最初其實是源於杜銘灝的博士學位功課,但他研究下來,覺得可行性高及具商業價值,所以索性成立公司,希望將之商業化。
表面活性劑可應用在洗手液、清潔劑、洗頭水、洗衣液、衣物柔順劑、化妝品、化油劑等多種個人護理產品和工業產品,通常只需10%至20%(有些更低至5%)成分比例就能夠發揮作用。此外,槐醣脂更具有天然抗菌功能,可應用於牙膏和漱口水等口腔衛生產品。所以,將廚餘製成槐醣脂的商業價值,遠遠高過製成肥料。
每噸廚餘可製200升槐醣脂
杜銘灝表示,該公司的技術方案的第一步,是加入催化劑,對廚餘做為1日的水解。經過這個過程後,廚餘三分之一會變成固體,三分之二為液體(塑料容器等可以在水解之前或之後移除)。那些固體不會再產生多少沼氣,可以運到堆填區掩埋,或者運到焚化爐燒毀。第二步,是將剩下的液體過濾細菌,注入發酵器,然後加入某種微生物,發酵不超過7日。其間須維持固定的溫度和濕度,以及不斷攪拌。最後,提取浮在液體上面的槐醣脂,再使用物理方式提純(不使用化學溶劑)。
槐醣脂的工業價格比化學合成的表面活性劑高出以倍計。但該公司估計,若採用其自行研究的技術方案,每噸廚餘可以製造出大約200公升的槐醣脂。成本方面,只會比化學合成的表面活性劑高出約一半,長遠更有可能下降至和後者相若的水平。
擬在環保園設廠投產
該公司亦可以有多個收入來源,包括:出售槐醣脂給其他廠商,利用槐醣脂自行製造和推出洗手液和洗碗液等產品,又或者為其他公司貼牌生產。當然,還可以收取政府資助處理廚餘。此外,亦可以將該公司的技術授權給外國公司使用。該公司估計,若自行利用廚餘製成的槐醣脂來製造洗手液推出市場,打出環保、可降解等口號,走略為中高檔的路線,以每瓶400毫升賣16元,應該有相當不錯的競爭力和利潤。不過,相信大部分收入會來自B2B方面,來自B2C的收入比例會較低。
該公司早前已分別獲城大的HK Tech 300計劃資助,以及科技園的IDEATION種子資金資助。現時已完成了絕大部分研發工作,並已開始從個別食品廠收集小量廚餘試製樣本,以及接觸投資者,希望一年後開始量產。
機器方面,估計只需要投資200萬至300萬元。反而廠房面積至少需要4萬多呎,才較難解決。所以,他們希望能夠在屯門環保園內設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