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校:AI「一對一」指導
【明報專訊】人工智能是使用電腦程式運算的系統,通過蒐集大量數據、運算分析後,模仿人類思維模式、行為等,幫助解決日常疑難,甚至學習難題。平日課堂,老師難以「一對一」了解學生學習疑難,於是大角嘴天主教小學引入「人工智能指導自學平台」,它如老師的電子小助手,也是電子小老師,協助老師「一對一」指導同學。
數據為基礎
因為「數據」會通過觀測蒐集具數字的特徵或信息,讓人工智能貼身調整教學內容,例如同學回答10題涉及比喻手法的考題,當中答錯8題,化成數據後,得出20%的答對率。當同學再答10題,同樣答錯8題,這些資訊便會由電腦累積計算,從而判斷同學對比喻題的理解較弱,需要加強。
副校長潘偉強說:「系統以數據為基礎,並且提供對同學的評估,這能幫助學校了解同學對課題掌握的強弱。」系統化數據可讓同學檢視自己學習進度。
對症下藥
校長周德輝明白學生各有學習難點,於是引入能加強學習效能的系統。副校長潘偉強說:「這系統能測到學生答問題的模式和習慣,能按每個人的理解方式提供訓練。」
以中文「修辭手法」為例,有同學能掌握比喻,有些則不能,系統會因應同學不懂的,提出問題測試,例如系統若發現用家未能答對相關問題,便會發出更多題目,直至答對。奕希、佩霖稱,「每次答錯,(系統)會解釋正確答案,所以最後我都能明白。」
人工智能「多種可能」
在數學方面,同學完成算式後,自學平台都會給出多個計算方法,喜歡數學的智熙對此最滿意,「答案有很多變化,讓我學習到不同的計算方法。」例如面積計算的題目,可以按梯形的面積公式計算,也可分割以三角形面積公式計算等,系統會列出各種可行的計算方式。
人工智能蒐集大量數據,龐大的數據庫讓用家隨時找出相應資料。由於不設得分比較,同學可按喜好、需要和興趣使用,自學平台再作評估,張智熙、吳佩霖、張嘉鋒、韓奕希都說很喜歡。不過他們同時認為人工智能沒法取代回校上課的樂趣,對於學校回復全日上課,他們都非常高興!
■知多點
大數據時代
數據的應用廣泛,當蒐集足夠的數據,再加以分析,便有助作出準確判斷。「大數據時代」是指現時已踏入蒐集龐大數據資訊的時代,在日常生活中已有「數據」在幫忙推算,舉例你在網上看到的宣傳廣告或有趣短片,可能是電腦蒐集了你的瀏覽習慣,推算出你感興趣的內容。
■想一想
你認為人工智能學習系統如何配合日常上課需要?
■STEAM百科
演算法
用於數據處理及分析、再作推算及判斷。「演算法」屬於電腦科學、數學的範疇,是指經過蒐集數據、再通過給電腦輸入預設的計算步驟、程序,對數據作出有系統的整理,針對預設目標得出相關結果,例如得知用家瀏覽網頁的喜好和傾向,估計用家喜歡的內容。
價值觀
勤勞及自律
自學平台沒有明確給出「功課」,全由同學自發使用,以幫助溫習、了解所學,這正是勤勞及自律的表現。
合理的判斷
人工智能根據數據分析同學行為,並作評估,同學再根據結果進行相應學習調整,作出合理判斷。
文:鄭惠霞
圖:黃志東、受訪學校提供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學堂 第2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