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聽圖說:新舊並存的溫布頓
【明報專訊】「溫布頓」與網球運動連結之強,或已令人忽略了此地的其他面向,以及她作為倫敦其中一個市鎮的角色。溫布頓依山而建,分為「城」和「村」兩部分,喧鬧的街頭和幽靜的自然風光並存,磨練出一種獨特的氣質。
■知多點
溫布頓名字由來
溫布頓最早被稱作「Wimbedounyng」,此名字源於埃德加一世(King Edgar the Peaceful,執政年代為959-975)簽署的一份憲章;而現時通用的「Wimbledon」,在地圖學家John Cary於1786年繪製的地圖上首次出現,意指「Wynnman's hill」,古英語中「dun」有山之意。
據人類學家研究,溫布頓一帶最早於鐵器時代已有人居住。1086年一次大規模調查書寫而成的《末日審判書》(Domesday Book)記載,溫布頓屬Mortlake的一部分。歷史上溫布頓土地的擁有權經歷不少轉變,多個富有家族曾經擁有當地地權,亦留下多座大宅,例如在安妮女王(Queen Anne)時期(1665-1714)落成的二級(II*)歷史建築Eagle House,以及1500年代落成的二級(II*)歷史建築The Old Rectory House等,都是現時仍屹立在溫布頓山頭的建築物。
//城(town)/
火車站落成後 民生建設陸續進駐
溫布頓山頭分為「城/town」(山腳,主要為商業活動)和「村/village」(山上,主要為住宅)兩部分。普遍認為溫布頓近代最重要的發展,是隨1838年倫敦及西南部鐵路建成帶來的一連串改變。新火車站於溫布頓山腳興建,位置沿用至今,車站的落成令城中增加了不少新型建設,包括1860年代設立的學校、1876年開業的Elys百貨公司、1885年落成的銀行大樓,以及1887年開始運作的溫布頓公共圖書館等。今日仍可看到部分建設,如Elys百貨公司原開設在現址的對面,公共圖書館內部重修成現代化圖書館,銀行大樓地面層則改作酒吧。
二戰後重修房屋安置居民
活化舊政府大樓變超級市場
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安置失去家園的國民,政府將溫布頓一帶不少房屋重修至一層一戶形式,亦在空置地段興建多樓層住宅。近50年,隨茤P邊區域經濟活動日益蓬勃,溫布頓亦在市中心火車站旁開設大型購物中心「Centre Court」,與溫布頓網球錦標賽的主球場同名。Centre Court於1990年代開業,除新建的結構,還活用了部分昔日政府大樓(Wimbledon Town Hall)作為超級市場。
溫布頓劇院裝潢古典 《歌聲魅影》取景
火車站落成後,溫布頓一帶的文化活動開始活躍。學校和圖書館以外,也開設了劇院,如1910年12月開幕的溫布頓劇院(Wimbledon Theatre),可容納3000名觀眾,當時的新聞如此形容其外觀:「最主要的建築特色是位於街角的塔樓,圓頂上有一個龐大的水晶球,剛好離地面100呎,水晶球在夜間會發出閃耀的光線。」與英國同時期的劇院相比,溫布頓劇院最獨特在於有個設於地窖的土耳其式浴池,浴池甚少在報道中被提及,唯一的出入口在建築內部,普遍認為是供演員專用,並非讓公眾使用。二戰期間,劇院部分建築被破壞,重修後經營至1960年代,曾一度面臨結業,最終在市政府的協調下得以轉售並繼續經營,並改名為New Wimbledon Theatre。
劇院內部裝潢受英王佐治一世至四世時期(1714-1830)的古典主義及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影響,紅色絲絨座位、金色欄杆組成的觀眾席,以及舞台兩邊的包廂,吸引不少製片人到訪拍攝,電影《歌聲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1962)就是在此取景。
■知多點
網球
溫布頓是英國職業網球賽的重要根據地,每年賽季都吸引大量旅客前往觀賽,令「溫布頓」成為英國網球運動的代名詞。首屆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於1877年6月舉行,不過當時在雜誌The Field的廣告,只稱比賽為「業餘網球愛好者的聚會」。賽事在全英草地網球和門球俱樂部舉行,吸引22名男性球手參與。那時網球運動並不普及,場地設施並不專業,觀眾席也只設30個座位(雖然最後有200名觀眾到場觀看決賽)。值得一提,當時社會不容許女性參與網球運動,直至1880年代,比賽規模擴大,才設男子雙打及女子單打賽事。翻看歷史照片,當時女球手的穿著以長裙為主。
球賽漸漸發展成國際賽事,陸續有海外運動員赴英參賽,其中美國選手May Sutton就在1905年成為首個奪冠的外地選手。時至今日,溫布頓網球錦標賽是世界四大網球公開賽中歷史最悠久的賽事,總決賽會在Centre Court球場舉行。
文:鄭寶欣
圖:鄭寶欣、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