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23號法案有利亦有弊
大多區物業稅恐飈升 加幅最高市鎮要翻倍
【明報專訊】省府通過23號法案,或者可以令買樓時價格下降,但「養樓」就會貴了,因為發展商少付城市發展費,各個市政府就要增加物業稅,最高還會加一倍,之後還要年年付稅金。
安省議會去年底通過的23號「更多住房更快建設」法案,令市政當局對房屋建築開發商所收取的發展費減少。某些市鎮聲稱,少收的這部分發展費,會導致當地的物業稅翻倍。
奧羅拉市市長穆拉卡斯稱,未來一年的物業稅可能會增加6%,或削減服務支出,因為未來10年內奧羅拉市可能會有2900萬元的收入缺口。
預計會有相同處境的城市還有賓頓市、東威伯格里(East Gwillimbury)、密市、新市、多倫多、旺市和惠特卻吉-史托夫維爾(Whitchurch-Stoufville)。其中東威伯格里估計要加稅一倍,新市鎮也預計要加稅5%至15%。
這些擔憂都來自去年11月通過的第23號法案。該法案取消了市政府對經濟適用房(價格為平均市價的80%或更低)可收取的發展費,用以鼓勵開發商多建造經濟適用樓房,實現省府10年內建造150萬套新住房的「宏偉目標」。
但市政當局表示,沒有這些發展費,他們就無錢來修建道路、供/排水管、公共交通、公園和圖書館等設施。
加拿大廣播公司於去年12月對大多倫多地區的所有25個市政府進行問卷調查,受訪城市中的大部分都表示,市府財政將會因此而出現一個「大窟窿」。
安省市政事務和房屋廳長克拉克(Steve Clark)指責多倫多等城市將開發費用儲存在儲備基金中,而不是用於社區改善,並將發展費增加到過高的水平。
「例如在過去13年裏,在大多區的部分地區,發展費上漲了600%以上。僅多倫多就提議在未來兩年再增加46%,而該市卻坐擁超過23億元的發展費儲備基金。事實上,據省府估計,安省各市政當局有大約90億元的未使用發展費用儲備。」
多倫多市長莊德利則反駁表示﹕「我們不會把發展費當作儲蓄罐,因為那如同把孩子的大學教育基金拿去旅遊。」
「在某些情況下,省府立法要求我們流出資金。我們把這些錢用於一些項目,比如在這裏建下水道,在那裏建公園。在你還沒有把項目建好之前就把它花掉是不負責任的。」
對於多位市長要加稅和/或削減服務以維持收支平衡的說法,克拉克的發言人波德貝爾斯基(Victoria Podbielski)表示﹕「需要明確的是,這並不意味着市政當局不會從新建房屋中獲得收入。這意味着安省民眾擁有住房的夢想,不會因為房價之外還要再多出數千元,而變得更加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