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校方接管屬會難問責 如「中學模式」管大學生
【明報專訊】港大去年拆走屹立校園逾24年、悼念六四事件的雕塑《國殤之柱》,創作者至今未如願獲歸還雕塑,事件膠着近一年。上周新上任的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戚由康表示,希望校方在可行情况下將雕像歸還創作者。
籲《國殤柱》還創作者
指處理未見學府雅量
去年12月下旬,港大移除《國殤之柱》,當時運往石崗的港大嘉道理中心一個貨櫃。《國殤之柱》創作者高志活日前稱已覓得船公司及吊運公司願協助運走雕塑,批評一直未獲港大回覆;港大日前回覆本報稱有按照合法合情合理原則善後。
戚由康認為大學處理手法非常不得體,未能體現最高學府應有的雅量,指當時校委會表決移走《國殤之柱》後,隨即在深夜將雕像拆件抬走,未幾將原址改為「休憩空間」,做法惹人質疑。他認為事件受社會關注,倘校方以涉觸犯法例或人身安全等理由移除雕塑,可展示相關證據佐證,釋除公眾疑慮。他稱,自己未有取閱校委會保密文件,亦不便透露,但期望校方在可行情况下歸還雕塑予創作者。
除見證《國殤之柱》遭移除,戚對校方收回學生會會址仍歷歷在目。現時港大接管過往學生會的屬會,透過課外活動支援處(CCSO)予學生組織註冊。他表示,學生會過往常強調「學生自治」,「大家是成年人,用民主自治精神,(學生)互相以約章來監管行為,為學生會以前所為」,批評現時CCSO有如中學模式,「有制度問題,你(學生)不能向佢問責,他們或有權盡用」。
港大:學生團體登記積極
港大回覆本報稱, CCSO為同學和學生組織提供各種服務和支援,鼓勵並配合同學積極參與活動,並具備場地借用指引。被問至今多少學生組織已在CCSO註冊,港大未正面回應,稱學生團體「積極登記」,以便使用大學設施和資源、組織各類活動,以及豐富學習經驗。
至於港大今學年新增必修國安教育課程,學生須觀看少於10小時網上影片,測驗獲及格成績始能畢業,戚由康慨嘆同學「沒什麼可以應對」,只好保持頭腦清晰,「從不同角度了解身處的地方,再負起公民責任,嘗試為這地變得更好而付出,尤其在今時今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