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校委本科生代表履新 推動重建學生會 「掣肘中追目標」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近年經歷不少風浪。本月初當選、上周接任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的戚由康,入學3年,見證評議會「感激議案」風波後有同學被控違反《港區國安法》、校方不再承認學生會等事件。晉身港大最高管治機關,他深明手持的一票,在不同的校政議案都難以左右決策,但仍矢志將同學聲音帶入校委會,以學生角度據理力爭,同時冀推動重建學生會,「從現實掣肘中追求目標」。
明報記者 鄧佾文
新任港大校委會本科生代表戚由康,主修社會科學學士(政治學與法學)及法學士的雙學位課程,他今學期修讀3科法律相關科目,學業繁重之際,從上任校委黃靖軒手中接棒。入讀該課程的他自言對社會議題較關心,珍視的價值是追求公義,「近幾年發生的事,我覺得是一種傷痕,對整個社會來說,很多事都很難修補。希望(知識)幫我反思社會議題,有更好能力,帶來改變」。
睹「感激案」同窗困被告欄
淚嘆「港大生集體創傷」
港大學生會評議會去年通過「感激」七一刺警案疑犯議案,其後撤回及致歉,4名學生被控《港區國安法》宣揚恐怖主義罪。戚由康到法庭旁聽這案件,因到場同學太多,他要與別人輪流使用一張旁聽席座位票。讀法律的他平日有不少旁聽機會,但是那次甫坐下,一看見同學被關在被告欄,他忍不住落淚,「這是對港大同學的集體創傷」。
評議會事件後,成立逾百年的港大學生會被校方「割席」、收回會址,由課外活動支援處(CCSO)接管屬會,現時所有學生組織不再冠以學生會的名稱(見另稿)。戚由康認為一所一流大學欠缺學生會是不成道理,指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學生會面貌,自己現有責任是推動重建學生會,「守護一些我們珍視的價值」。他冀以現屆及上屆院會、舍堂宿生會及「三聯會」(學社聯會、文化聯會、體育聯會)幹事為主,籌組「新學生會預備委員會」,透過公眾諮詢等讓同學表決學生會前路。
入港大3年「最大功課」:
學做有理想的現實主義者
他難言重建學生會的可行程度,又指入港大以來,最大的功課是學做一個「有理想的現實主義者」,他深明現實有許多掣肘,「真正追求目標時,要認清現實掣肘,好多局限注定未必改變到,或者不是一時三刻做到(目標),但就是因為這些東西,你才覺得所追求的,值得追求,特別在香港發生好多變化的時代」。
冀校長尊重學生 「勿躲辦公室」
加入港大校委會後,他希望把同學聲音帶進議會,從本科生角度據理力爭,期望學校正視同學的聲音,尤其在失去學生會下,相信校委本科生代表這身分別具意義。過往他未有機會與校長張翔對話,但日後如有機會交流,他希望對校長說:「應對港大生、一班未來社會棟樑有基本尊重和信任,希望(校長)續任後,敞開心扉,多與同學見面,不要常常躲在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