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解碼:人才爭奪戰 香港能突圍而出?
【明報專訊】行政長官李家超2022年發表《施政報告》時表示,過去兩年香港勞動人口流失14萬。勞工及福利局長孫玉菡補充,流失的14萬人當中,約三分之二屬高技術勞動力,25至39歲佔最多,有7.8萬人,《施政報告》因而提出多項「搶人才」措施。
■人才流失原因
?嚴格防疫措施
嚴格防疫措施是人才流失的成因之一。獵頭公司Robert Walters華南及香港金融服務區域總監John Mullally於2022年3月向《明報》稱,受香港防疫政策影響,本港流失的人才以外籍人士為主,情G較2019年及2020年嚴重。他形容香港5年內由區內最適宜外籍人士工作的城市,成為其中一個不吸引的城市。
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目前因防疫措施遷離香港的多是外籍人士或高層,部分可能負責區域業務而要經常出差,她相信若公司為了中國市場,很大機會於疫情平穩後回歸香港。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2022年4月表示,經一般就業政策及輸入內地優才計劃來港從事長期工作的入境人數,雖在2020年因疫情下跌,但2021年已較2020年回升約兩成,顯示香港對各地專才仍具吸引力。他說,政府早前調整入境檢疫時間和「禁飛令」等安排,相信疫情過後能吸引更多人才來港。
?薪酬落差 生活費高
香港大學聯同數碼港及生產力促進局2022年5月至6月以問卷訪問超過390間金融服務企業,57%企業正積極招攬金融科技專才,特別是技術崗位,調查發現人才與企業在薪酬的落差是引致人才缺口的最大成因,其次是缺乏相關技能。
另外,香港的生活費高昂有礙吸引人才。人力資源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 2022年報告顯示,全球超過480個地點中,香港連續第三年成為全球外派僱員生活費最高城市。ECA International亞洲區域總監關禮廉2022年6月表示,港元因為和美元掛u而保持L勢,其他貨幣相對走弱,令香港再度成為全球外派僱員生活費最高城市。但關禮廉指出,香港目前最大的挑戰在於較嚴格的疫情管控措施及沒有明確的通關計劃,令不少在港工作人才回到原居地,或轉到新加坡工作,甚至是中東地區尤其是迪拜。
?移民潮
香港總商會2022年1月10至21日期間收回220份問卷,38%受訪企業表示員工移民令營運受影響,主要來自工程、財務等專業;67%移民員工年齡屬30至39歲,而移民的首三個原因是尋求較好的子女發展、政治原因及尋求較高的生活質素。35%受訪企業料未來一年員工移民流失率將加劇,58%認為會與目前相若。
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說,港人子女到外國留學的需求長期殷切,近期一些國家放寬學生居留入境,因而吸引更多本地家長為子女海外留學而移民。總商會主席王冬勝指出,香港正面對1990年代初以來最大規模高學歷人才外流,呼籲政府定期檢討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香港吸納人才招數
?「高才通」招名校畢業生
新加坡最近推出「頂級專才准證」,2022年《施政報告》港府推出相類似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目標是招攬年薪達250萬港元、全球百強大學畢業生來港發展,計劃料12月起推行,首次簽證期為兩年,其後可續期兩次各3年(「2+3+3」),並可申請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來港。
《施政報告》亦公布,透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等現有六大計劃及「高才通」來港的人才,住滿7年並成為永久居民後,可退回其首個已購入並持有住宅物業的買家印花稅(BSD)及新住宅印花稅。
新加坡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助理教授Walter Edgar Theseira分析,退印花稅未必能吸引專才,專才的薪金足以應付生活開支及稅項,他們更重視當地商業環境和機會。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鄧希煒建議,「高才通」給予更長簽證年期作居留誘因,他表示不少出色企業人才並非大學畢業,應酌情處理。外資IT公司Barracuda Networks亞太區銷售副總裁James Forbes-May認為,降低外地專才來港定居就業門檻,提供誘因絕對能產生正面效果,但從IT業界角度而言,不少IT企業開始採用遙距工作模式,來港定居未必是唯一選擇。
?「人才服務窗口」
「人才服務窗口」由政務司長領導,將制訂吸引內地及海外人才策略,並向來港人才提供一站式支援。政府消息人士指出,人才服務窗口除為有意來港者設查詢渠道,亦根據網絡大數據搜尋全球人才,然後直接與人才溝通,同時透過LinkedIn(領英)等平台接觸世界百強大學畢業生,主動以電郵聯絡。政府亦會在各駐內地辦事處和海外經濟貿易辦事處設立「招商引才專組」,主動接觸目標企業和人才,積極游說他們來港發展。
?「鬆綁」現有人才計劃
現時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要求申請公司每聘用1至3名非本地科技人才來港工作,便須增聘1名本地全職僱員及兩名本地實習生,施政報告提出撤銷須聘本地僱員要求。
施政報告亦放寬「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要求,如僱主引入人才的職位屬「人才清單」表列的13項本地人才短缺專業,或招聘的職位年薪達200萬港元或以上,毋須證明本地招聘困難,可直接申請。政府亦取消「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的年度配額,為期兩年;放寬「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
挽留本地人才措施被指不足
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搶人才」措施,被指挽留本地人才措施蚞奶痋C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認為,過去數十年本港一直有人「彈出彈入」,毋須太憂慮,有港人離開後亦會回港。他認為比起為在港人才提供度身訂做優惠政策,更應令他們有感香港是宜居城市及正在變好,強調香港有背靠祖國及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其他地方無法複製」。
被問到有意見認為若本港不撤銷入境防疫措施,政府提出的人才措施未必有作用,財政司長陳茂波表示,過去大半年新冠疫情對本港競爭力打擊頗大,但防疫策略已明顯轉變,新政府上任後本港確診曾破萬宗,但也沒因此關閉處所或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特首已表明不希望抗疫措施走回頭路。陳茂波稱明白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經濟必須與外地緊密聯繫,才能較快啟動經濟增長動力。
?培訓本地人才
時任勞福局長羅致光2022年6月指出,政府致力發展創科,並透過一系列措施培育、吸引及留住人才,包括中學IT創新實驗室、創科實習計劃、研究人才庫、再工業化及科技培訓計劃等。職訓局亦推廣STEM教育以啟發青年對STEM的興趣。
立法會議員梁子穎建議政府放寬報讀再培訓課程資格至副學士以上學歷,幫助年輕人學習新技能,提高競爭力,亦建議增加更多「零存整付」計劃課程,即學員完成指定半日或晚間制課程後,可申領與相應全日制課程相等資歷的證書,令上課時間更彈性,鼓勵進修。工聯會期望政府制訂具前瞻性的人才培訓政策,配合未來社會狀G,如針對機場三跑工程提供培訓課程,為香港「儲才」。
?輸入外地勞工
香港設補充勞工計劃,如僱主未能在本港聘得合適人手,可向勞工處申請輸入外勞。據勞工處網站,計劃列明部分職位通常不獲考慮,如售貨員、收銀員、送貨員等,且僱主須優先聘用本地工人。
目前一些行業面對人手短缺問題,如第五波新冠疫情期間,安老院舍人手嚴峻。勞工處2022年3月起放寬補充勞工計劃規定3個月,包括容許津助安老院及殘疾院舍申請輸入護理員、暫緩就申請諮詢勞顧會。處方數字顯示,期間有736宗申請涉3620名護理員,截至6月17日共693宗獲批,涉3427名護理員,3個月內已超越2019至20年獲批輸入護理員總數。施政報告提出2023年將推出特別計劃,適度容許輸入安老及殘疾院舍護理員,放寬輸入護理員比例及精簡申請審批程序。
安老服務協會主席陳志育認為,申請及獲批人數反映院舍人手短缺嚴峻。他認為疫後仍要放寬輸入外勞,並加強本地培訓及安老業專業化發展。勞顧會勞方委員、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鄧家彪擔心輸入大批外勞,令僱主更無動力聘請本地勞工。
■試題舉隅
根據資料,就營商環境而言,指出部分持份者對防疫政策存在的一個疑慮。 (1分)
根據資料,說明資料內容可如何釋除該疑慮。 (2分)
試就政府可如何改善本港競爭力,提出一些意見。 (6分)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