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策援照顧者 理大教授:官商民要合作 立法非必須
【明報專訊】長者和殘疾人的照顧者無償照料親人,承受沉重壓力,近年屢釀倫常慘劇。政府上月公布支援照顧者的顧問研究報告,提出11項建議,包括締造照顧者友善社區、識別高危照顧者並提供及時支援。領導研究的理工大學學者曾永康表示,在研究過程感受很深,慨嘆許多照顧者感孤單及不獲認同,他認為政府對照顧者支援有改善空間,強調像扶貧一樣,政府、商界及社會對支援照顧者都有責任,應群策群力,期望各方營造協助及支持照顧者的社區氣氛。
明報記者 陳柔雅
曾永康領導研究 屢聞辛酸故事 母照顧自閉兒20年未放一天假
勞福局前年7月委託理大顧問團隊研究,透過訪談、小組討論、文獻回顧及研究不同經濟體做法,分析長者和殘疾人照顧者的服務需要,並公布「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報告。理大鄺美雲社會心理健康教授、康復治療科學講座教授及系主任曾永康接受本報專訪時稱,團隊接觸逾5400人,包括照顧者、團體及專業人士,聽到許多辛酸故事,如有五旬母在焦點小組甫開口便哽咽,說已照顧自閉兒20年,「一日假都未放過」,也有年輕照顧者為家人放棄工作。
須增認識服務資訊 加強識別高危照顧者
曾永康認為,政府有向照顧者提供服務,但缺乏系統及整合,訪談期間亦發現不少照顧者不知服務存在,須提升照顧者對服務資訊的重視和認識。他認為,「若你不改善(照顧者支援),耐不耐就會爆一單(慘劇)」,未來亦要加強識別隱蔽及高危照顧者。他說報告已給予清晰建議,相信政府有決心解決問題。
照顧者定義應視服務對象而定
不少議員關注照顧者定義,曾永康認為不能一刀切,應針對不同服務對象及目標而制定不同定義。針對年輕照顧者,他冀推動工作友善環境,令他們可兼顧工作及照顧者角色,英國、澳洲等地有相關政策,例如澳洲向照顧者提供法定假期。
英國、澳洲等地有針對照顧者的法例,確立照顧者法定權利(見表)。被問本港應否立法,曾永康認為立法好處是清晰列出規定,例如為年輕照顧者提供法定假期,「立法當然最好」,但不認為要有法例,照顧者支援才能做得好。他舉例,英國雖有法例,但不夠資源落實,反觀新加坡沒法例,但有明確計劃,政府、商界及非政府機構合作模式值得本港學習。
服務、社區券、現金支援 各有長短
報告建議提供服務、社區券及現金組合以支援照顧者。曾永康認為最直接是提供專業服務,例如當照顧者腰痠背痛,可給予物理治療;社區券則可兌換所需服務,但未必涵蓋一些服務;現金自由度大,但照顧者可能用在不合適地方,故最理想是提供3種支援,如何落實由政府決定。
近年社福開支大增,對於照顧者相關津貼是否難由政府長遠獨力承擔,曾永康說「什麼都要政府承擔是不切實際」,社會要「群策群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像扶貧一樣,大家對照顧者均有責任。他說當年輕人無法上樓,有財團提供土地興建社會房屋,「為何不對(照顧者)都伸出援手呢?」舉例超市可為照顧者提供折扣優惠。
曾永康慨嘆香港「太經濟掛帥」,「但有時停下來看看,有很多有需要的人、好像不關事的人,都需要我們幫忙」,希望政府、商界及社會營造支持及協助照顧者的社區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