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凍班屬「短期止咳」 鄧飛倡東南亞內地招生
【明報專訊】在出生率低及移民潮等多項因素影響下,本港適齡學生人口結構性下跌,教育局主張以合併、停辦和重置學校來應對狀况,在學界掀起討論。立法會議員、中學校長鄧飛昨日在港台《星期六問責》建議,長遠可引入東南亞華僑或內地學生,以自費形式入讀本港學校,並由直資私立學校作試點,逐步擴大至涵蓋津貼學校,希望開拓境外生源。
自費入讀 稱一年10萬對內地家長非負擔
由26個團體組成的「香港中學議會及十八區中學校長會聯席」上周去信教育局長蔡若蓮,建議凍結中學開班班數、按地區人口下降幅度調節派位。鄧飛昨表示,凍結班級等做法屬「短期止咳」,長遠而言當局要做好人口預測、提升教育質素,以更好應對挑戰。他建議政府同時考慮引入東南亞及內地學生,毋須提供資助,讓學生付全費在港就學,「當10萬學費一年,對很多內地家長不是負擔」。他續說,倘若本港學校一直合併或重置等,「(學校)數量急劇下降時,大家提起香港教育就想到『縮班殺校』,香港教育品牌就開始瓦解」。
教育局今學年宣布兩所官立中學合併或逐步停辦,冀起牽頭作用,予其他辦學團體參考。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表示,大型辦學團體相對易處理合併,包括調配教學人手至其他屬校,「辦團大,吸納(師生)相對易些」。
稱移民教師多「有潛質但未獲提拔」
至於蔡若蓮早前提及,英文教師流失情况較多,鄧飛留意到中學亦見相關情况,他相信英文教師移民後擅長講英語,易融入外國環境;又留意到移民教師多數同時是家長,身處學校架構內「有潛質升職,但未獲提拔者」,「他們(離職教師)對香港教育都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