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即提高聲量 聽障者嘆港人認知少
【明報專訊】62歲劉女士19歲時因中耳炎失聰,19年後始植入人工耳蝸。她憶述那「無聲」的19年,時值八九十年代,很多人都殘疾人士為不祥人,不願靠近他們。有次店員低頭說話,她無法讀唇,遭店員喝斥,令她極度自卑,甚至不敢出門。裝上人工耳蝸後,她回復大部分聽力,變得自信開朗。
劉女士現是聾人福利促進會水晶手工藝舍導師,負責教導聽障者製作水晶飾品,昨在「25分貝市集@聾星街」售賣和分享她和學生的作品。她稱「開口靠人難,幫得就幫」,自身經歷令她希望幫助聽障者。90後檔主劉小姐則患有弱聽,她寫聖經金句分享到Instagram已5年半,後來有人請她設計成卡片,曾有外國人讓她寫中文版聖經經文,送給他從中國領養的兒子。
前來市集的王小姐亦是聽障者,原靠讀唇溝通,但疫情令她無法讀唇,只能靠別人翻譯或打字溝通。她認為港人對聽障者認知不足,例如他們碰到聽障者就會提高音量,不理解他們大多靠讀唇溝通。她說市集攤位展示很多聽障者手製作品,很有意義,亦從中學到不同手語,盼其他人更了解和包容聽障者。
籌辦市集的聾人福利促進會資深社工姚姑娘稱,今次比以往活動辛苦,因沒聘請任何製作公司,場地佈置都由同事負責。她盼通過市集讓更多僱主知道,聽障者除做包裝和清潔的工作,也有很多才能和專業。聾福會主理的「25分貝市集@聾星街」昨日及今日於饒宗頤文化館展覽廳F座下層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