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塘跨啟德 新規劃擬建行人單車天橋 發展局九東「多元組合」 區議員斥「垃圾」:人車擠塞未解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宣布擱置研究逾10年的九龍東高架單軌鐵路方案,改以「多元組合」方案加強區內交通接駁。發展局昨日交代「多元組合」詳情,涉5項措施,包括興建3條自動行人道,串連啟德、九龍灣及觀塘,其中在觀塘海濱花園擬建約600米長、橫跨觀塘避風塘的行人及單車天橋,接駁至啟德前跑道區;另建議興建一條貫通啟德發展區、13公里長的「共融通道」,供行人及騎單車者共用。不過有區議員批評,方案沒有解決觀塘人多車多的擠塞問題,形容方案「垃圾」。
發展局昨日提交立法會文件,指九龍東建高架單軌鐵路涉多項複雜技術問題,非可取選項。局方稱,因九龍東已具備便捷的公共交通網絡,認為若輔以推展「多元組合」方案,可切合區內市民出行需要。方案有5項措施,包括發展3條高架自動行人道,連接啟德、九龍灣和觀塘,最長一段通道達1.3公里,沿偉業街接駁觀塘行動區與九龍灣行動區,將設置行人輸送帶,並擬在行人道上加設空中花園。
5措施 倡建3自動行人道
九龍灣建行人道 連接港鐵站
九龍灣常怡道和偉業街亦擬興建230米長的高架行人道,以加強連接九龍灣站與九龍灣行動區。觀塘海濱花園亦擬建一條約600米長、橫跨觀塘避風塘的行人及單車天橋,接駁至啟德前跑道區,惟因避風塘屬維港範圍內,工程受《保護海港條例》規範,要諮詢公眾。土拓署今年將為3條行人道展開研究。當局並建議建造一條約120米長的高架園景平台,連接港鐵觀塘站至觀塘市中心一帶。
13公里「共融通道」 貫穿啟德
至於啟德發展區,當局提議分兩階段興建全長約13公里,貫通車站廣場、啟德體育園、啟德河、海濱長廊等的「共融通道」,供行人及騎單車者共用,土拓署今年初將展開研究,預計首階段約7.5公里通道於2023年建成,其餘5.5公里於2025年後建成。
增4巴士2小巴線 逐步用電動車
當局又稱會在九龍東增設4條巴士及2條專線小巴路線,並逐步採用電動車輛行駛,其中2條小巴及1條巴士路線已投入服務;餘下3條巴士路線,分別由宋皇臺站及鑽石山站前往觀塘行動區,以及由啟德前往九龍灣行動區,但要到2023至2028年才投入服務;而啟德發展區亦設「水上的士」站,以加強水路交通。
區議員促加強違例泊車執法 設集體運輸系統
觀塘區議會主席蔡澤鴻認為,方案未解決觀塘人多車多的擠塞問題,又沒紓緩流動人口及車流劇增,「𠵱家已塞到阿媽都唔認得,你畀多幾條巴士線有咩用?」他形容方案「垃圾」,回應不到區內市民擠塞苦况,又憂慮啟德設單車徑網絡後反加劇人流問題。他建議,短期先從加強對區內違例泊車執法入手。
民建聯觀塘區議員顏汶羽表示,方案對九龍東交通嚴重擠塞問題完全沒幫助,又指整個商貿區流動人口逾50萬,單靠增設數條自動行人系統是「杯水車薪」,批評方案「小修小補」,認為只有在區內設集體運輸系統,才能為交通問題帶來正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