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網上學習
.學習單元: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全球化
.顧問教師:聖貞德中學通識科主任 唐金輝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網上學習的趨勢、優勢與困難
‧全球化發展下,網上教學衍生的利弊
技能
‧分析數據的特徵,以通識概念歸納資料
‧作答批判式題目,答題時展示立場,並作正反立論
態度及價值觀
‧具自律及負責任的學習態度,珍惜學習機會
‧重視人際關係,樂於支援弱勢社群
■資料回應題
◆1.根據資料A,指出學校和學生對電子教學/學習負面影響看法的特徵。
關鍵字解碼
【特徵】同學要從數據中指出相關的趨勢,並歸納所反映的特徵
參考論點
‧影響身體健康
根據資料A,無論學校及學生,最多人認為電子教學或學習會損害生理健康,如對眼睛、脊椎等的損害,分別有57.4%的受訪學校及55.6%的學生認為這是電子教學及學習的負面影響,因此對於教師及學生而言,電子教學損害身體健康。
‧不利學習成效
從資料A可見,無論學校及學生皆認為電子教學可能不利學習成效,如45.9%學校及31.9%學生認為電子學習減少寫字機會,26.2%學校及39.7%學生更認為電子教學會降低學習成效;如將此兩項數字綜合起來,可見電子教學具影響學習效能這項負面特徵。
◆2.參考資料A和B,解釋不同持份者實踐網上學習時所遇到的挑戰。
【解題】同學要針對不同持份者說明其遇到的挑戰,切勿只指出網上學習的困難
參考論點
‧家長:經濟壓力增
改以網上學習時,家長面對經濟壓力加重的挑戰。參考資料A,有13.9%受訪學校及7.1%受訪學生表示網上學習增加家庭開支;資料B的社福機構代表亦表示,關愛基金雖然支援基層學童,但數額不夠錢買一部電腦,餘額要由家長支付,很多家長也有心無力。這顯示網上學習加重家庭經濟壓力。
‧學生:影響學習成效
學生則面對學習成效受影響的挑戰。參考資料A,近四成受訪學生認為電子教學會降低學習成效;而資料B中,學者認為在電子教學中,家長須幫子女「保底」,即電子教學變相要學生在家花更多時間備課,可是孩子平日功課繁重,電子教學可能加重他們的學習壓力,影響其學習效能。
■延伸回應題
◆3.「面對面授課和電子學習結合,是對今日香港學生最有利的學習模式。」你同意此說法嗎?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闡述你的意見。
參考論點
同意:
→ 有效鞏固知識
現時的電子學習模式以教學片段及網上直播為主,因教學片段能於雲端儲存,學生不受時間及地方所限,能隨時隨地溫習所學,如於課堂時間外以手機或電子裝置重溫片段;教師則能善用課堂時間作深入討論,實為香港學生學習的最佳模式。相比起傳統面授教學模式,學生難隨時隨地重溫教師的課堂,學生未必能有效鞏固知識。
→ 有利於課堂及學習互動
電子教學平台多講求互動,學生可於網上與教師即時互動,提問及回應的方式亦多元化,如可即時提問,或於討論區發表意見及互動,無疑提供更多方法予同學參與學習討論,成效對性格較被動的學生尤其顯著,教師亦可即時批改學生習作及回饋。相比而言,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於課室面授知識,互動方式較少,電子教學能補此不足,因此兩者配合,為最佳學習模式。
不同意:
→ 減少真正的交流
教育除了知識傳授外,還有言行身教,學生從教師言行及表現,學習應有行為,而教師亦透過與學生的親身交談及觀察其言行等,了解學生的背景及問題,從而加以協助及施教,這都依靠大量親身交流方能做到。相反,如面授教學與電子教學結合,或減少師生面對面交流的時間,削弱言行身教的效用,甚至影響學生成長,因此並非最佳的教學模式。
→ 難以管理課室秩序
在面授課堂中,師生既能互動,教師亦能管理及發現未有留心上課的學生,加以輔導,加強教學的指導。然而網上教學時,往往倚靠學生自律,教師難監管學生的行為及進度,教學成效存疑。因此,相比起集中於面授課堂,電子教學與面授課堂結合執行上有一定難度,教學效果亦有疑問,難成為最佳教學模式。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200924BZ.doc
[通通識 第66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