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內地殯葬文化轉變
【明報專訊】中國人傳統上重視「入土為安」,以土葬為主流。1997年7月國務院頒布《殯葬管理條例》,鼓勵以火葬代替土葬,提倡「文明、儉樸、節約辦喪事的殯葬禮俗」。內地多地近年亦開始提出節地生態葬,內地殯葬文化有何轉變?
◆由土葬至火葬
中國人數千年來都有土葬習俗,政府提出以火葬代替土葬,人民未必能輕易接受。2014年民政部稱全國火化率有望於2020年達100%,但民政部數據顯示,《殯葬管理條例》實施後遺體火化率從約三成上升至逾五成,數字在近年未見有顯著上升,更偶有輕微下降。
.內地殯葬火化率(圖)
爭議例子:江西省強行收棺
2018年6月,江西省宣布全省列為火葬區,除國家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從該年9月1日起當地人往生後一律只能火化。為確保新政暢行無阻,當局出動執法人員嚴格查緝棺材,包括派遣執法隊伍入村收棺珒獺A強行將剛土葬的先人起骨火化。據內地媒體報道,當局於一個多月內最少收繳及焚燒約5000副棺木,連串強硬行動引起反對聲音。
《法制日報》報道,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幹部指出土葬新個案不斷增加,佔用的土地年增,而江西省上饒市正發展旅遊業,墳墓太多有礙觀瞻。江西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各地推進殯葬改革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國家殯葬管理政策法規及規定。官媒《檢察日報》發文稱江西當局做法予人冷血及霸道的印象,有侵犯他人及公眾利益之嫌,籲江西叫停行動。《新京報》亦引述專家說法稱從生態環境角度來說,推行綠色殯葬的確必要,但「一刀切」收棺並不合法。江西省政府及後承諾改進,並呼籲官員在推進殯葬改革時要「尊重逝者、安慰生者、服務群眾」。
◆提倡生態葬
2016年民政部等9個部門聯合推出《關於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提出不佔或少佔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這3個要素作為節地生態葬的關鍵衡量指標,亦涵蓋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安葬方式;2018年民政部推出《關於進一步推動殯儀改革促進殯葬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目標是遏制部分地區火化率下滑和亂埋亂葬的問題,以及加快建立對節地葬或不保留骨灰安葬方法的獎勵補貼制度等。
例子:北京市節地生態葬趨增
《北京青年報》2018年4月報道,北京市共33家企業開設生態葬區或提供生態葬服務,而北京市骨灰撒海、花壇葬、樹葬、自然葬等綠色節地生態安葬漸增,2017年節地生態葬數達2.7萬,佔該市總安葬量的44%,到2020年有望突破50%。報道稱節地生態葬價格僅為傳統立碑費用的三十分之一,部分區域更有現金補助。新華社2019年4月報道,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北山建成全市首個生態示範墓園,生態墓園綠化覆蓋率達90%,能提供自然葬、水景葬、自然石葬等多種生態葬法。
.綠色殯葬(圖)
■模擬試題
資料A:(圖表)紀念花園撒灰
◆資料B:綜合報道
食物環境衛生署在2019年1月推出中央登記名冊,鼓勵市民預早規劃身後安排,登記選擇綠色殯葬,並把心願告知家人。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陳麗雲稱,現時社會開放,年輕一族較不介意遺體擺葬方式,而年長一輩則希望去世後「有人拜」。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副教授游子安說,「有些人不接受環保殯葬,因為會捨棄了慎終追遠的文化,和傳統節日如清明或重陽的傳承有衝突。」他稱在儒家思想中,要符合慎終追遠的文化,必須要有「定點祭祀」。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資料C:文章節錄
香港自2006年已推出以蜂窩紙板製的環保棺,燃燒時間和所產生的廢氣也較少,但據報銷情未見理想,主要原因在於其造價昂貴,致令售價高達1萬多元,加上坊間長生店一般提供喪葬「套餐」服務,根本不會單獨為棺木「打價」,「套餐」最低消費才3萬多元,可想而知長生店並無經濟誘因向客戶推廣環保棺選擇。相對環保棺因為售價高而未能普及,將先人骨灰撒落紀念花園或撒落海卻因為經濟和現實考慮而逐漸普及。當土葬幾乎已是不可能、政府骨灰龕位要等待多月、私營骨灰龕位平方呎價貴過半山豪宅,能免費將先人骨灰撒落紀念花園或海中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資料來源:彭凱恩,〈快活谷〉,《明報》,2016.09.08
■資料回應題
(1) 描述資料A所顯示市民採用殯葬儀式的趨勢。
(2) 根據資料,解釋兩個可能影響市民選用殯葬儀式的因素。
◆延伸回應題
(3)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 試建議政府推動綠色殯葬的可行措施。
(答題指引見另文)
■相關概念
綠色殯葬(green burial)
網上祭祀(cyber worship)
傳統價值觀念(traditional value)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通通識 第6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