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工務工程減少,公營房屋工程成為工程業界「搶標」對象。房協主席陳家樂回應本報查詢稱,留意到的確有部分標書的投標價較低,「但不是低得很緊要」,而房協評審標書時會較側重考慮技術評分。他透露房協考慮設投標價中位數,一旦出現價格過低的標書,房協不會考慮。
技術評分比重大過價格
曾任房委會居屋小組主席、經歷過2000年公營房屋短樁事件的陳家樂說,近年房協陸續增建公營房屋,為確保建築工程質素,房協設立小組獨立評審標書,除了考慮價格外,亦會更側重考慮技術評分,而技術評分所佔比重更大於價格,「相信是一個有效方法……超低價標書是沒有用,因為可能標書在技術環節上拿不到高分」。
他說房協正考慮引入新方法,設投標價中位數作參考,若有標書的投標價與中位數相差太多,會考慮扣分,甚至取消資格,目前正聽取業界意見,「不希望以往房委會的情况再重現」。他透露除建屋工程的標書外,工程顧問的標書亦考慮採用有關方式評審。
至於正展開第一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的醫管局表示,為了確保中標者擁有足夠技術及資源完成相關工程,醫管局評審工程合約標書時,一般以投標者過去3年在其所有公務工程合約中的表現,以及其投標價作綜合評分,一般得分最高者在通過財務審核後,才會獲批合約。醫管局亦表示,去年只曾為一項基本工程項目招標,由於回標時間是去年4月,並未受去年下半年的社會及經濟環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