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多地近期湧現示威浪潮,政府強硬回應的手法往往反令示威情G升溫,甚至令暴力升級。國際特赦組織指出,近日智利、香港、黎巴嫩、西班牙等地的示威雖各有訴求,但同樣遭受當地政府「極為嚴苛」的回應,例如大規模搜捕,以不合比例的武力對付示威者等,可能違法甚至侵犯人權等,強調應容許民眾和平示威的權利。 疏導為上 鎮壓招反彈 巴黎索邦大學社會運動研究專家莊雅涵博士今年2月撰文分析法國「黃背心」示威趨暴力時亦指出,示威激化往往與警方執法方式加劇警民對立有關。文章指歐盟各國1990年代末以來,均在警務單位培養專門在示威抗爭現場與示威者溝通的專家,期望警察在抗爭現場並非擔任象徵國家暴力的「鎮壓者」,而是負責疏導情緒與陪伴示威行列,確保遊行和平結束。此方針背後基於四大原則,包括﹕1)充分掌握群眾心理,避免可能激化群眾的情G,例如警力突然介入、讓不同政見的群體相遇等;2)隨同協助群眾遊行,減少障礙;3)以充分溝通作為維持示威秩序的優先策略;4)藉由分散群眾及鎖定較激進的抗爭者避免破壞秩序。 莊雅涵認為,警察等國家機器如打壓群眾集會權,只會形成暴力加劇的惡性循環,例如黃背心示威中出現主張在抗爭現場與警察對峙、趁機進攻,而在警察因執法暴力令正當性逐漸減弱後,示威者更積極挑戰警察規範,包括以遍地開花的示威形式挑戰警力部署,儼如以往警察執法暴力日增的反作用力。 巴黎第八大學教授科達喬尼(Vanessa Codaccioni)亦在《世界報》撰文,指警暴可能源於統治者以警察作為消滅對政治、經濟及社會秩序等任何挑戰的工具,令警方武力不斷升級,甚至走向軍事化,惟強硬打壓難以令社會長治久安,警察亦成磨心,社會出路難尋。 (聯合新聞網/世界報/國際特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