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政府檢討「空氣質素指標(AQO)」的公眾諮詢至2019年10月11日屆滿,收到逾200份意見書,包括負責制訂與空氣質素相關政策、已退休環保署前首席環保主任彭錫榮的意見。針對可令人致癌及心肺病人早夭的微細懸浮粒子(PM2.5),彭錫榮指政府雖然建議「收緊」PM2.5標準,但容許超標次數由9大增至35,與現有標準「無多大分別」,不算做到真正「收緊」指標,擔心若最終落實建議,仍難進一步保障市民健康,亦不利保持目前的空氣質素。
環保署的其中一項建議為將PM2.5的24小時平均濃度由現行的75微克收緊至50微克,每年容許超標次數由9增至35。彭錫榮認為政府建議的新PM2.5標準過分寬鬆,做法超過歐盟建議超標日數不應逾全年總日數5%(約18次)。
調查:七成人反對放寬超標次數
環保署回應稱,根據該署的評估結果,預計2025年的PM2.5 24小時平均濃度超出「世衛中期指標2」(50微克)的次數,會由55減至33,故工作小組建議將PM2.5的24小時平均濃度由現行的75微克收緊至50微克,每年容許超標次數由9增至35。
環保署亦指歐盟沒有訂下超標次數不多於每年總日數5%的指引,又指世衛建議制訂可容許超標次數時,必須考慮最新技術發展及改善空氣措施。該署亦解釋本地空氣質素在達到現行指標後,還要繼續改善才可達到新指標,認為新指標更嚴謹。
健康空氣行動及「空氣質素指標檢討」關注組於2019年6月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成功訪問574名香港居民。調查結果顯示52%受訪者不滿現時香港空氣質素,73%受訪者反對政府放寬至每年可超標35次的做法。健康空氣行動認為歐盟國家以路邊空氣監測站為主,但本港的一般監測站裝在大廈天台,認為兩者不能比較,亦不應以歐盟標準作為參考指標。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知識增益
公用發電粒子排放增
據環保署公布,2017年本港幾種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下跌,但公用發電排放量連續兩年上升。由於公用發電是本港空氣污染物主要的排放源,排放量上升抵消整體排放量下降。
中電解釋2017年使用的環保煤產生的懸浮粒子排放量較高,但二氧化硫排放量相對較低,稱政府已提出在2020年起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減低碳排放及應對氣候變化,有關排放量會進一步減低。港燈發言人表示,港燈2017年的PM10排放量按年減3%,而港燈正在興建的3台新燃氣發電機組分別於2020、2022及2023年落成,取代5台燃煤機組和1台老化的燃氣機組,有助減少排放。
.本地電廠粒子排放(見表)
.香港空氣質素指標(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1) 描述資料圖表所示的本地電廠排放的趨勢。
同學可從整體數據比較及分項比較,分析資料呈現的趨勢
關鍵字趨勢:(圖)
◆延伸回應題
(2) 政府在推行改善空氣質素的政策(A)時可能會引發持份者(A)之間的什麼衝突(B)?
(B)指出兩者的價值觀構成什麼分歧和衝突(圖)
(A)可留意不同持份者就相關政策所持的價值觀(圖)
顧問教師:鄧婉君老師
[通通識 第6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