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廣東省財政廳昨日公布的「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提出,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可享有珠三角9市政府的稅務補貼,以年薪100萬元(人民幣,下同)計算,將獲得每年30萬元的個人所得稅補貼。 100萬年薪計算 可獲30萬補貼 澎湃新聞網報道,有關稅務政策自今年1月1日起執行,試行一年。根據這項政策,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在大灣區內地9市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已繳稅額超過其按應納稅所得額的15%計算的稅額部分,由9市政府給予財政補貼,該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比如,100萬元年薪原本需繳納45萬元個人所得稅,可獲得補貼的是45萬元中高於100萬元的15%(即15萬元)的部分,即30萬元。大灣區9市為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和肇慶。 包括港澳台居民 須取得人才認證 對於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定義,通知列出兩項條件,包括在9市工作的香港、澳門永久居民,取得香港入境計劃(優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的香港居民,台灣地區居民,外國國籍人士,或取得國外長期居留權的回國留學人員和海外華僑,還必須是「國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取得廣東省『人才優粵卡』、外國人工作許可證(A類)或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的人才,以及國家、省、市認定的其他境外高層次人才」,或國家、省、市重大創新平台的科研團隊成員,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院等相關機構中的科研技術團隊成員,在廣東省重點發展產業和領域的技術骨幹和優秀管理人才,以及9市認定的其他具有特殊專長的緊缺急需人才。 打破壁壘吸企業落戶 有分析人士直指《通知》的出台,等於是大灣區個稅壁壘的「破冰」。由於粵港澳大灣區橫跨三個關稅區、三個行政區和三種社會法律環境,內地的個稅稅率原本就比港、澳還高,港、澳人士同樣的收入水平在內地要繳納更多的稅收。這個現象也讓三地人才互聯互通受到制約,如今迎來上述新政,將會極大助益大灣區在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等方面的快速融合。 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中心董事長秦海歐指出,這一政策實施後,將使在粵港澳大灣區工作的境外人才實際稅負水平明顯降低,對粵港澳大灣區廣聚英才將發揮積極的引導和推動作用。這有助於吸引企業落戶粵港澳大灣區,同心協力促進灣區發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