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心肌梗塞所需的抗凝血藥(薄血藥)及中風所需的靜脈血溶栓治療(溶血針),不可在24小時內為同一病人使用,否則會增加出血風險,但有69歲心肌梗塞病人在明愛醫院用薄血藥後,出現中風徵狀,被轉送至瑪嘉烈醫院接受中風科團隊評估,獲安排靜脈血溶栓治療,團隊期間發現他24小時內用過薄血藥,需即停止輸注。病人最終腦血管栓塞惡化,有局部出血,並染上肺炎,於周日(5日)病逝。 九西聯網:已晤家屬 設委會查 九龍西醫院聯網表示非常關注今次事件,已與病人家屬會面及解釋,並提供所需協助。聯網已將個案轉介死因裁判官跟進及向醫管局總辦事處通報,亦會成立根源分析委員會,8周內向醫管局呈交報告。 病人上月25日因下肢無力到明愛醫院急症室,並入內科病房。當時醫生臨H診斷為心肌梗塞,並處方薄血藥。病人其後出現中風徵狀,腦部電腦掃描顯示缺血性中風,轉送病人到瑪嘉烈醫院評估。 中風轉院 打溶血針中途始察 病人抵達瑪嘉烈急症室後,急症室醫護為他評估,並記錄明愛的診斷和治療。中風科團隊檢視病人的腦部電腦掃描後,決定安排靜脈血溶栓治療。但輸注血溶栓劑期間,團隊發現病人24小時內曾用抗凝血劑,立即停止輸注。病人其後腦血管栓塞惡化,有局部出血並染肺炎,於5月5日病逝。 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解釋,薄血藥及溶血針性質相近,都是溶解身體出現的血塊,醫生通常都會以溶血針治療缺血性中風,溶血針「非一針過」注射,而是分開兩次,先一次過注射一定分量,另一部分會於一小時內慢慢注入病人體內。 醫生料或漏查清單 溝通誤解 黃又指出,不少情G都不能使用血溶栓劑,包括幾個月內曾動手術、有創傷,以及曾用薄血藥,因會大大增加出血風險。若病人同時確診心肌梗塞及缺血性中風,而中風情G又涉大血管阻塞,可不用溶血針,改用導管取栓術「通血管」。他補充,注射溶血針前,醫生應有一系列檢查清單,逐一核對清楚,以肯定病人是否適合溶血針。他估計事件可能於危急情G下,為分秒必爭而遺漏檢查清單,或涉溝通誤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