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一輪貿易談判似乎將達成協議,《金融時報》注意到,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制訂的執行協議方案,規定任何來自美國對中國不遵守協議的投訴,將由兩國官員談判,若最終未能達成令美國滿意的結果,華府可採取「單邊」制裁措施。該報認為,這顯示美國決心繞過世界貿易組織(WTO)仲裁的做法,有如回歸到1980年代。 大部分貿易協議通常是由一個獨立仲裁員會裁定違規行為。如今中美的取向,反映萊特希澤已回到他在列根政府時擔任美國貿易副代表的日子,當年美國官員曾強迫日本自願限制對美鋼鐵及汽車出口。 上訴機構退休法官斥美「勒死世貿」 1995年成立的世貿組織,其解決爭端機制具有約束力,設有獨立仲裁委員會及上訴機構。過往曾成功發揮作用,例如2009年裁定美國為國內棉農提供巨額補貼違反世貿規則,迫使華府要補償給巴西棉農。不過歷屆美國政府都不滿世貿裁決對美國工業造成不利影響。總統特朗普上台後一直批評世貿上訴機構對美國不公,他去年接連運用美國的否決權,拒絕任命世貿上訴機構的新法官,令該機構面臨在今年陷入癱瘓。去年退休的世貿上訴機構法官埃爾南德斯(Ricardo Ramirez-Hernandez),在臨別演說暗斥特朗普政府阻止任命其接班人,形容世貿正「慢慢被勒死」。 特朗普去年更向包括歐盟及加拿大等盟友開徵鋼鋁關稅,歐盟、加拿大和中國訴諸世貿,令世貿陷入艱難處境,一旦裁決美國違規,可能促使它退出世貿。世貿總幹事阿澤維多(Roberto Azevedo)正嘗試透過各方協商解決問題,認為在政治層面上處理這爭端更好。雖然這可避免即時衝突,但可能令美國透過更多的小型談判取得更多。中美現在就是藉談判期望達成協議,而非由世貿仲裁,這或帶來短暫和平,但有專家警告,這可能會蠶食幾十年來支撐全球貿易體系的法治。 (金融時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