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20年來,地球表面新增的植被覆蓋面積共計200萬平方英里、約5.18億公頃,等同於多出一塊亞馬遜雨林。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最新的研究結果指出,當中三分之一新增的地表植被面積,歸功於中國、印度兩國;而大陸的植樹造林工程與中、印兩國共同的農業集約化管理,尤其居功厥偉。
NASA此項研究結果,發表於日前出版的《自然可持續(Nature Sustainability)》雜誌上。約自2000年起,NASA透過安裝在兩顆近地衛星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譜儀」(MODIS),展開觀測海平面500公尺以上地區的植被情況(leaf area on plants and trees)。
中印綠化貢獻逾1/3
NASA表示,兩顆衛星每天對全球各地進行掃描、記錄,同一地點一天之內最多甚至被拍到4次。數據顯示,近20年來,地球表面新增的植被覆蓋面積總和已逼近一個亞馬遜雨林的大小(約5.5億公頃)。相較於2000年,如今地表每年新增的綠葉植被面積逾5億公頃、增加5%。
中、印兩國對此一地球綠化的過程,攜手貢獻超過三分之一的新增面積。
研究主持者之一、波士頓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博士陳池(音譯)指出,中國與印度的國土面積僅佔全球陸地的9%,「考慮到人口過多的國家一般存在對土地過度利用的問題,這個發現令人吃驚。」
依據NASA發表的研究成果,中國對於全球綠化過程的貢獻當中,42%源自植樹造林工程,進而發揮出減少土壤侵蝕、空氣污染以及氣候變化的作用。2017年大陸全國共計完成造林736.2萬公頃、森林撫育830.2萬公頃。
仍未能抵消植被流失
此外,中國32%與印度82%的綠化貢獻,則來自於土地集約化管理。自2000年開始,中、印各自都擁有不足2億公頃的的可耕作土地面積,且並未發生過太大的變化;但兩國卻能在確保糧食產量的同時,竭盡所能地增加植被覆蓋面積。
文章中也不忘指出,即使中、印兩國在新增植被面積上貢獻良多,卻未能抵消熱帶地區植被的消失。尤其巴西、印尼當地的生態系統,所面臨的可持續性與生物多樣性問題仍舊存在。
「人類真的很頑強,這就是我們在衛星數據中的發現。」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拉瑪•內曼尼(Rama Nemani)表示,1970至1980年代,中、印兩國的植被流失情況也不樂觀;但1990年代當地民眾意識到此一問題後,如今情況已然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