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離婚數字不斷升,May(化名)3年前主動提出離婚,法庭判女兒由前夫照顧。May離婚初期感不開心,質疑離婚是否合適。她當時與女兒關係亦欠佳,女兒會較多發脾氣,如擲東西,幸獲輔導及同路人分享,令她「知道自己條路不是孤單」。May心態改變,學懂放下及「以孩為本」,多和女兒溝通了解其想法,現時「friend到會一齊去逛街睇衫」。
May建議夫婦離婚「不應收收埋埋,要主動找其他人幫手」。她稱,離婚雙方都應放下仇恨,更應多想小孩福祉,重新生活。
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於2015推動為期3年「賽馬會離異父母支援服務」,為離異家庭提供工作坊、情緒輔導等。輔導會同時邀請中大社會工作系專業顧問劉玉琼研究服務成效。
研究於2015年4月到今年1月期間,以問卷及訪談方式進行,結果受訪父母接受服務後,悲傷及憤怒情緒減少,增加了自我價值,兩人間的衝突亦減少。相關輔導服務亦有助增加父母間親職支援,如「共享親職教育」,教導父母以小孩福祉為依歸。
為輔導會提供服務的認可親職協調員梁顥媛稱,不少離婚父母會因小孩添衝突。父母離婚又會影響孩子情緒,如有個案小孩常哭、要求同住的父或母陪入睡,或尿牀增多。她認為父母或小孩接受支援服務都有助改善。輔導會今年4月將再展開為期3年的「『以孩為本』共享親職計劃」,設立共享親職學堂,為離異父母提供更多元化課程,強調「以孩為本」,教導父母減少衝突及處理情緒,保障孩子免受影響,同時亦會輔導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