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地藝術家蘇詠寶的外祖父,70年代在中環士丹頓街經營藥材舖。蘇詠寶自幼在店內流連,對百子櫃內各種藥材瞭如指掌。長大後,她雖然沒有繼承祖業或修讀中醫,但走上藝術路後,未有放下對中藥的熱愛,並以中藥材為創作靈感,製成6件大小各異的藝術品,在中區大館展覽,展示人體與自然的關係。 甫進入大館「六種練習」展室,便看見以火柴般小木條砌成不計其數的立方體。這是蘇詠寶與20名助手花了4個月,將20斤藥材蘇木剪成小枝,逐枝固定在黏土上形成方塊,再拼貼而成。 10斤中藥拼出人類血管 蘇詠寶表示,過去作品普遍較細小,今次展品較大,希望可以「將小的事物放大」觀察,例如以10斤中藥「千層紙」和其種子拼貼而成的作品《流動》,外表粗如樹幹,象徵人類的血管形態。 對於以中藥製作展品,蘇詠寶表示緣於6年前,家人的藥材舖停業數月,店內藥材搬至家中,令她有機會細心觀察藥材,發現可將藥材轉化為藝術品,成為是次個展契機。 籌備展覽兩年中,蘇詠寶曾舉辦工作坊,邀請近百學生到工作室以藥材組裝藝術品,情景如工場運作。她憶述,某次地政總署人員到場檢查時大為驚訝,誤以為是工場,笑說「香港製造業還未死」。蘇又提到,大館支持年輕藝術家,按項目提供製造費和予藝術家一些費用,相關待遇並非本港其他藝術場地可提供。 展覽主題呼應大館背景 另外,大館主辦「拆棚」展覽,為藝術空間Spring工作室展出逾30名本地和海外藝術家的作品,主題環繞城市空間和社會結構。策展人李綺敏表示,棚架的英文(scaffold)另一意思為斷頭台,因此「拆棚」亦呼應大館前身為監獄、警署和裁判司署的背景,期望反思社會上權力和日常生活的關係。 「拆棚」和「六種練習」由即日至8月15日於大館當代美術館展出,公憧i免費入場參觀,而現時參觀前需於網上預約入場證。 實習記者 吳斐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