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現象並非只在男性當中出現,有研究顯示,Twitter上的厭女言論近半是由女性發出。專家認為,此現象反映厭女相關語言走向正常化,甚至影響女性自我評價。
英國社會現象智庫Demos於2016年4月利用演算法,分析Twitter上的帖文有否出現常見的厭女相關字眼,例如蕩婦(slut)、強姦等。為期3周研究顯示,在146萬則含有厭女字眼的帖文中,撇除逾半色情廣告後,餘下約65萬則帖文中,33%為具攻擊性的內容,9%為發文者以厭女字眼作自稱,58%屬其他內容,包括討論如何抗衡羞辱女性的現象等。使用厭女字眼發表具攻擊性貼文者之中,除了支持右翼組織的白人外,亦有約50%為一般女性,估計涉及社會上普遍的厭女文化。
社會歪論影響女性自我評價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女性研究專家德拉斯格(Cheryl Dellasega)稱,人類常會採用周遭主流立場與語言,以符合社會規範,如社會充斥貶損、羞辱女性的語言,女性為融入主流,即使不喜歡亦可能照用如儀。英國杜倫大學性別平等中心專家薇拉-格雷(Fiona Vera-Gray)博士指出,與厭女相關的語言在社會上已是司空見慣,鮮受挑戰,相信已令年輕女性以為以這些字眼評價女性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