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遺址發現水稻遺存 證5800年前北方栽培
【明報專訊】日前經過科學方式分析,考古人員在陝西渭南市東陽遺址發現的水稻遺存,屬於距今5800多年的人工栽培品種,為研究水稻種植的起源和傳播提供了新的證據。
目前學界對於「培起源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結論已基本達成共識,但對於稻作農業向外傳播的時間與過程還存在疑問與分歧,因此今次在東陽遺址發現的水稻遺存,成為了5800多年前北方水稻栽培的證據。
東陽遺址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渭河下游,是一處仰韶文化時期的聚落遺[。考古人員在灰坑中依據地層與堆積單位的疊壓情況,自下而上按照一定間隔逐層提取了植硅體樣本並採集土樣。研究人員在66粒炭化種子中發現了8粒炭化水稻,經觀察,發現了水稻扇形的魚鱗狀紋飾,呈現出典型的馴化形態,說明先民食用的是種植稻而非野生稻。參與發掘的陝西考古研究院研究員指,來自葉片、稃殼、莖稈等不同部位的水稻植硅體遺存,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本地栽培鏈條,很大程度上說明水稻並非是靠交換與貿易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