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市民行山時喜歡帶水果乾糧補給,吃完後多會直接丟在山上垃圾桶。不過,漁農自然護理署已在昨日完成收起所有行山徑垃圾桶及回收桶,意味市民今後行山,不可在山上丟垃圾。有負責在郊野公園收垃圾的員工說,在垃圾桶中見過行山杖、整盒意粉,甚至是掉了Z的高Z鞋,每次收垃圾一人要擔起6袋、重約42公斤垃圾下山,盼市民日後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近年郊園垃圾量減
郊野公園行山徑中本設有553個垃圾桶及回收桶,漁護署自2015年起,分階段移除垃圾桶及回收桶,但不包括康樂場地如燒烤場和露營場地。署方在昨日已完成移除餘下合共257個垃圾桶。署方表示,近兩年在全港郊野公園整體收集的垃圾量有下跌趨勢(見表1),2014年共收到3800噸垃圾,2015年則收到3700噸,去年下跌8%,收到3400噸,顯示遠足及郊遊人士已逐漸接受及願意配合在山徑不設垃圾箱及回收箱的措施。
漁護署農林助理員陳達仁、技工黃偉倫等人本月初到獅子山郊野公園回歸亭收起垃圾桶。訪問當日,黃偉倫整理回歸亭垃圾桶時,發現當中有一整盒未吃的意粉。黃說,在周末、假期後垃圾桶都有不少垃圾,除一般常見的報紙、紙巾、食物殘渣外,更見過有整支行山杖,甚至是有掉了Z的高Z鞋,鞋底約兩三吋高,一起被丟在垃圾桶中。
技工:每次擔42公斤垃圾下山
陳達仁說,他們一隊約5至6人,負責走回歸亭至沙田線,每周上山兩至三次收集垃圾,必定都會在周末假期後上山。他們一隊人每次都要一人擔6袋、共重約42公斤的垃圾下山,最高紀錄試過一日要走3次,才可將約50、60袋垃圾擔到山腳。陳又說,即使下雨都要如常工作,而垃圾沾水後,都會變得非常重,試過垃圾太多,下山時絆倒跌傷,可幸近年市民逐漸意識到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垃圾量已漸漸減少。
山路上時有垃圾,黃偉倫說,他們也要負責撿起,有時垃圾掉落在斜坡上,他們會用長夾撿起,如不太危險,亦會走幾步去撿,但若垃圾掉落的位置太危險,則無能為力。
每月行山兩至三次的張小姐說,會通宵行山,亦會一連行山兩三日,需帶備一些食物上山,故認為保留一些垃圾桶較好,但不介意署方移除所有垃圾桶,因可提高市民環保意識。
星旅客:習慣帶小袋裝垃圾
來自新加坡的旅客李先生與妻子一同行獅子山,他說,新加坡的郊野公園有垃圾桶,但數量不多,以往在新加坡行山時,習慣帶一個小袋上山,裝好垃圾帶下山丟棄,留意到獅子山行山徑路上都有零星水樽垃圾,但為數不多,認為山上最好有垃圾桶,令行山人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