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期大學向排名機構提供的資料鬧出風波,其中一所主要排名機構QS(Quacquarelli Symonds)的研究總監(Research Director)Ben Sowter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每年都會根據某些大學的波動數據作查核,指城市大學正覆核呈交的數據,QS會跟進數據是否真確,向該校「深入了解」(have a deep look)。他又稱,大學能好好運用排名作為參考,如有大學為了追求排名而迷失自我,則為此感到可悲(sad)。
明報記者 黃津琪
研究總監:倘大學迷失於追排名很可悲
QS是牟利機構,Ben Sowter不諱言他們需要賺錢,而最主要渠道是透過替大學宣傳、廣告收入等;另一方面是為大學度身訂做報告,幫助大學明白他們的表現、僱主和學者對該校的印象等,從而協助制訂相關策略;最後是「付費審計(pay for an audit)」的QS Stars,QS會按大學表現決定給「星」數量,愈多即表現愈好,設「星」的大學會有特別標誌和顯眼。不過,Sowter強調,一般排名結果,大學不需付費。
排除副學士 兼讀生視0.33名全日制
城大近日被質疑向QS「報細」學生人數,以降低師生比例取得更佳排名。Sowter向本報表示,本港大學呈交QS的學生人數與教資會(UGC)數字有落差,是因為QS要求所有課程的學生,包括政府資助和自資,但會排除副學位學生,而兼讀學生會當作0.33名全日制人數(Full Time Equivalent , FTE)計算。
會查核數據有波動大學
對於城大呈報QS的學生人數9240,低於呈報教資會的13,230,Sowter未能即時解釋城大數據,指如核數後發現有問題,會深入了解。
Sowter說,QS每年都會對一些該年提交的數據與之前提交的有明顯差異、或排名驟升的大學作核數,在950多所有參與排名的大學中,佔250多所;他指如每所大學都被查核,是一項繁重工作,故沒法確保每間大學的數據都能完美地按QS的定義提交,只會在有需要時核數。
指大學難「誇張地操縱數據」
至於過往有沒有大學「造數」,他指機制令大學很難「誇張地操縱數據」,同時區內不同大學也會互相監察,但近年的確有大學被揭嘗試影響結果,如去年韓國有一所大學被指資料有問題,如涉事學校有問題,會一直被拒絕排名,直至符合要求。
被問到大學不斷追趕排名的看法,Sowter認為如有大學不顧一切追逐排名,「是可悲的事,顯示該些學校缺乏領導才能和管治效能」。他呼籲大學應專注在他們擅長和馳名的範疇,不應只把焦點放在排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