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教育局現在進行初中中國歷史科第二階段課程諮詢,與現行課綱相比增加香港發展部分,並加設自秦朝以來香港與中國的關係,但沒提及六四事件和六七事件。負責修訂課程的專責委員會主席兼中大文學院院長梁元生昨向本報表示,教六四合情合理,亦是改革開放帶來震盪的好例子,教師教六四時可用當天的新聞片段自由處理,儘管會令當權者尷尬。 據了解,檢討中史課程專責委員會曾討論需否將六四和六七加入課綱,但有委員認為「放完六四六七,又要放B、C、D……」,最後得不出結論,「索性不要放,簡單一些便算」。梁元生指出,如委員會所埋首的是香港史課綱,「會考慮加入六七」,但現時任務是中國歷史,強調經委員會討論,認為不合適故沒加入。 可配合「文革」教六七暴動 梁元生接受本報電話訪問表示,不把六四加入到課綱是因為「有好多可講的事件,不會好專門咁講(加入)」,他指出,四人幫倒台、大躍進、大饑荒等都沒在課綱提及,「但一切都可以講」。被問到會否建議教師教授敏感議題,他說「如建議已經不好,教師認為可講便講,符合課綱精神便可以」。 「最激最溫和意見都要有」 梁元生指出,六四和六七事件在現正諮詢的課綱中有數個切入點可教。他舉列,六七可在教文革部分或中英談判背景時提及;而六四則可在改革開放的困難中教授,他又說﹕「六四不是禁忌,而是不幸事件,不幸在於有人在當中喪生。」至於六四可如何教授,梁認為教師可分享當年的新聞片段、外國記者對事件的描述、中共對事件的看法和有人要求平反等,「最激、最溫和的意見都要有」。 指新課綱很難說會增認同感 被問到加入香港自古以來與各朝代的關係,以及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課時,是否希望可增強學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梁元生說﹕「這些很難說。」他指出,課綱雖然提出香港與中國自古以來的關係,但不代表學生便會認同現時的政權,他續指港英時代的港人都會回鄉、關心中國發展,有很多連繫,「但不等於他們認同政權」。他說,新課綱是盼望學生起碼能一生人認識一次完整的中國歷史,如學生讀完後不認同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也沒問題,起碼他有讀完中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