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有不少歷史悠久及偏遠的鄉村,村民搬到市區居住,村屋破落失修有滅村危機。繼荔枝窩村透過復耕活化,吸引村民從外國回流後,陸續有其他鄉村村民擬透過活化項目,復育鄉村,令鄉郊文化流傳後世。位於西貢的滘西村及新界東北的鴨洲,獲獅子會資助200萬元,分別興建遊客中心,冀走出滅村末路。政府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亦宣布,成立「鄉郊保育辦公室」,預留10億元統籌鄉郊保育及活化工程;有保育人士及村民都促請政府,未來撥款改善鄉村基建設施如碼頭和道路,為活化項目打好基礎。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環境局﹕保育辦公室會統籌
環境局發言人表示,「鄉郊保育辦公室」會統籌各政府部門的工作,為鄉郊長遠的保育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專屬而綜合的機制和資源,以支持非政府團體和村民互動協作,推展多元及創新的保育活動和計劃,並在適合的情G下發展生態旅遊和其他可持續的經濟活動。
擁有逾200年歷史的滘西村是一條客家原居民漁村,位於西貢滘西洲南面,村屋沿岸而建,北面被開發作高爾夫球場,由於沒有渡輪直達,一般要在西貢自行租小艇前往該村。村長羅有妹表示,滘西村在1950至1960年代最繁盛,高峰期有600多人居住,村內有一所小學,有逾百名學生入讀。後來漁業式微,村民陸續遷出市區,人口銳減,加上往來交通不便,碼頭更在退潮時泊位深度不足,令船隻難以停泊,對村民和遊客均造成不便,平日人流稀少。
獅子會資助建遊客中心
羅有妹稱,現時滘西村只有10多名居民,大部分是長者,當中最年長的村民逾90歲。若不復育,相信該村會隨荍囓螺v一辭世很快消失。由於滘西村位於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內,在得到村民支持及活化踏出第一步後,在漁護署穿針引線下,獲得獅子會資助,將村內洪聖古廟旁的鄉公所改建成為遊客中心,展示該島地質特色以及鄉村風貌。
事實上,該村村民早前曾到荔枝窩「取經」,再與漁護署商討計劃。漁護署高級地質公園主任楊家明表示,新界不少鄉村擁有數百年歷史,背後有不少故事有待發掘,以滘西村為例,該村是一條漁村,該署為該村整理歷史時無意中找到一盒錄音帶,錄了昔日漁民之間用來溝通的「蜑家歌」,將來會在遊客中心播放(見另稿)。楊家明指,這些都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若不保留及活化鄉村,或會至湮沒於歷史。
獅子會前總監梁家昌表示,該會資助200萬元於鴨洲及滘西村興建遊客中心,預料分別於明年4月及10月開幕。梁家昌指,民間團體資金有限,希望政府今次公布預留的10億元,可以資助更多鄉村改善鄉郊基建,為村民推行活化項目打好基礎。事實上,發展局早前公布敲定10個碼頭進行提升工程,當中也包括滘西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代表Marie-Luise Frey博士上周日(22日)到滘西村視察後表示,除了提升基建,滘西村的歷史文化更為珍貴,應好好保存,「沒有人,什麼都不是」,並指村民重燃復村的意願很難得,政府亦應提供資源,讓村民推行活化項目,令鄉村文化得以持續發展。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