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兩名委員,包括香港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劉振江及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昨率先表態支持以填海方式造地商;未獲邀加入小組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促請政府優先考慮利用現有土地建屋而非造地,又指對開發郊野公園立場太鮮明的成員不宜參與工作小組。
主席:成員意見不可凌駕公眾討論
專責小組22名非官方成員任期為一年半。小組主席、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主席黃遠輝昨出席房委會小組會議後表示,專責小組除要研究土地供應選項,另一主要工作是推動社會參與,讓公眾透過「大辯論」得出結果。
黃遠輝指出,小組只會集中討論土地的發展原則,不會商討具體用途,又指小組成員意見不可凌駕公眾討論之上。
小組成員、測量師學會前會長劉振江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時表示,專責小組會為土地供應來源定出優先次序,以紓緩住屋問題,強調覓地不等於與保育有衝突。他又指出,上屆政府提出多管齊下的土地供應政策,社會有不同意見,但未有平台作充分討論,期望專責小組可提供一個良好的溝通平台。另一成員黃元山預計,香港未來30年需要多9000公頃土地建屋,面積相等於3個沙田新市鎮。他指出,現時社會期望要同時兼顧環保、經濟及社會需要等,不能向任何一方傾斜。
林超英促增環保專業年輕代表
身兼香港鄉郊基金主席的林超英表示,對小組未有邀請環保專業及康樂相關人士加入感到遺憾,希望政府覓地建屋應先考慮現有土地而非造地。
林超英在其網誌補充,曾向政府建議小組應該有環保專業人士參加,但最終名單中欠奉,是一個缺陷,認為小組工作有可能有忽略環境元素。他又建議在小組加入一至兩名對香港土地政策和現况有深入認識和研究的年輕民間代表,確保小組會正視將來受土地政策影響的下一代的價值觀和看法,否則工作成果「只代表行將逝去一代的價值觀,最後小組的努力不能得到年輕一代的認同,變成徒勞無功」。
林超英解釋,兩名本身是學者的委員吳祖南及林健枝,曾擔任過環保公職,但兩人並非「環保專業人士」,也不是生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