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漫話:本港樓價持續上升

[2017.05.11] 發表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7.04.01)

【明報專訊】◆資料A

資料來源:〈尊子漫畫〉,《明報》,2017.04.01

◆資料B

香港市區或已建設土地只有約24%,當中只有約7%是作住宅用途。而這7%之中有約3%還是用作鄉郊居所的,私人住宅和公營房屋用途的只有約4%。增撥2%的土地作住宅用途,對環保不應會有太大的影響,即使是先動用一下郊野公園,將來政府亦可以從其他地方收回一些棕地,補回給郊野公園。香港現時房屋問題這麼嚴重,以致不得不暫借郊野公園應急罷了。

有人或者會說,為什麼不先動用棕地與荒廢的農地?但這類土地大都在私人業主手堙A政府要收回不但要賠償,有人甚至會用「不遷不拆」的手法頑抗;不似動用官方控制的土地那麼方便。

資料來源:節錄自施永青,〈香港應增撥住宅用地〉,《am730》,2017.03.21

◆資料C

?土地面積分析(見圖)

資料來源:規劃署

◆聯繫時事議題

樓價升幅有擴大[象,差餉物業估價署最新公布,3月份全港私人樓售價指數報319.8點,按月升2.07%,創5個月來最大升幅,有關指數已連升12個月,更連續5個月創新高。

其中以實用431平方呎以下細單位升幅最大,最新報352.9點,按月升2.4%,跑贏大市之餘,升幅同創5個月最多。實用1722平方呎或以上大單位,3月份指數為299.4點,為各類單位升幅最小。另3月份私樓租金指數報177.1點,連升4個月。

資料來源:〈官方樓指急升2.1% 5個月最勁 連續5個月破頂 12個月累升17.8%〉,《明報》,2017.04.29

1. 相關單元

單元二:今日香港

主題2: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針對政府近年紓緩樓市升溫的措施,不同持份者之間會有哪些角色或價值觀有衝突?

?樓價高企與哪些持份者有關?他們的反應如何?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反應?他們在這議題上扮演什麼角色?背後反映了他們有茪偵羃靋觀?

2. 聯繫相關概念

生活素質、社會流動、政府政策、社會政治參與

3. 漫畫信息解讀

作答結構:

1.主題句:本港樓價高企,但政府於郊野公園覓地建屋的建議遭不同持份者反對,以致樓市持續升溫。

2.說畫:圖中一名農務工人慌張地指向正在茪鶞滿u樓市」(漫畫左方),火勢猛烈。而身穿消防員制服的特首梁振英則不屑地用消防喉,向漫畫右方的樹木植物澆水。

3.解畫:由於香港樓價持續高企,有人希望政府能推行措施幫樓市降溫,協助有需要的市民置業。惟特首認為反對派議員反對使用郊野公園用地建住宅,使政府未能成功覓地建屋,透過增加住宅供應令樓價下降。

■問題及答題指引

參考以上資料,就增加土地供應以建住宅的議題上,不同持份者之間會有哪些價值觀衝突?

?政府vs.各持份者(有住屋需要的市民/環保團體 /部分議員/地產商):

在住屋規劃上,政府認為有效調配資源以平衡各方利益,優於滿足個別持份者的訴求。政府扮演資源調配者的角色,需要把資源(例如土地)分配給社會各持份者(例如需要置業的市民/環保團體 /地產商),並協調不同資源的運用。在資源有限的情G下,政府未必能迎合所有持份者的訴求。

?政府vs.環保團體vs.有住屋需要的市民

環保團體作為保護環境的倡議者,認為政府應先顧及大眾利益(綠化地對全港市民的益處)多於個別人士(有住屋需要的市民/部分議員/地產商)的訴求。但有住屋需要的市民認為政府作為最大的資源擁有者,有責任用資源優先滿足他們基本的生活需求(福利主義),其他非有迫切需要的用途(例如保護綠化地)不應作首要考慮。

?有住屋需要的市民vs.地產商

雖然兩者都支持利用綠化地建屋,但出發點不同,亦具持份者衝突。有住屋需要的市民認為政府在覓地建屋的同時,應同時處理樓價持續上升的問題,協助他們安居。地產商則茩咩Q潤最大化多於社會福利,建屋的目的是以經濟發展潛力為首要考慮。

文: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通識科教師 蔡嘉嘉

[通通識 第457期]

更多教育
圖看天下:羅冠聰遇襲
【明報專訊】相關新聞 香港眾志立法會議員羅冠聰於2017年1月初應邀到台灣出席「時代力量」舉辦的座談會,1月8日返抵香港機場時,被一批...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7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