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小明:準備考試,我背誦了華老師大大小小的筆記,奪5**應該沒有問題!我更收集了不同學校的筆記,整合大包圍地背誦了個多月。面對任何試題,我也不擔心!
小通:以這樣的方法應付考試,真是可行嗎?
小明:一定得!十拿九穩!
華老師:小明,你以這個方法應付考試是不可行的。你要想想,通識科的重點是什麼?考評要求是什麼?卷一和卷二有什麼分別?這些你背誦有用嗎?
小明:我當然知道。通識科其實便是統統都要識,考核的重點是時事知識。所以我背誦你派的有關筆記便可應付,到時一見到題目問的時事,寫下該事的來龍去脈便可!
小識:你好似誤解了通識科的課程重心。時事日日都發生,哪裏會背得完呢?
華老師:小識就捉到重點了!通識科是一門跨學習領域的科目,希望同學認識現今世界的不同議題。要了解及探究這些議題,並不是靠背,而是靠你自己探究及思考。
小明:我當然知道這個要點。因此,我會篩選出一些熱門議題,然後才背誦相關筆記。
華老師:小明,你似乎還未掌握到通識科的考評重心!背誦時事內容並不足以應付答題。通識科考評重點在於要求同學就不同議題深入探究,作出思考並回應。例如卷一的題目問及人口老化,同學首先要分析題目提供的資料,而資料也可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例如數據、漫畫、文字等,你整理歸納後再作出回應。所以你背誦也沒用,你怎麼知道題目會用什麼資料呢?那倒不如平日花時間在思考時事資料背後呈現的不同角度及價值觀,到考試時再配合資料回應分析。
小明:我明白了!既然卷一背也沒有用,卷二問延伸回應題,就更不能背了吧?
華老師:卷一是資料回應題,考生作答時要回應資料內容,再呈現出分析探究。就用你所說,卷二延伸回應題回答時不用限於資料內容,資料只是作為思考點導入,同樣是不能背。小明,我再重申一次,背誦是不足應付通識科考試。
小通:那麼我應如何應付考試?
華老師:雖說不能靠背,但基礎知識和概念你必須知道才能作答。所以第一個準備通識科考試的基本策略,是溫習基礎知識和概念,如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公共衛生等概念的內容,香港和中國現况等也要多多了解。
第二是練習答題技巧,如評論題、比較題、因素題等不同題型各有要求。
第三是重溫重要時事議題及恒常議題,可留意如房屋問題、人口老化、貧富懸殊、傳染病、全球暖化、文物保育、舊區重建、青少年成長、醫療意外、公私醫療失衡、可再生能源、電動車輛、環保回收等等。大家可以細閱明報出版社出版的《通識全攻略》,當中整理了不少重要議題,可供大家參考。
小明:我手上有《2017通識全攻略》,是否只讀最新一本就夠?反正去年的時事已經過時了……
華老師:其實過去年份的《通識全攻略》也具參考價值,因為部分文憑試試題會問恒常議題。另一方面,考評局出題也曾考問數年前的時事議題。因此,大家多閱讀,對考試實有裨益。
小明:好,我從今天起開始翻書!
文:陳志華老師
插畫:謝偉豪
[通通識 第4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