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布袋澳是西貢清水灣半島的一個海灣,這名字或令人聯想起五代時期的著名高僧布袋和尚,然而「布袋澳」其實與布袋和尚無關。它之所以名為「布袋澳」,是由於布袋澳海灣和中國古代常用的布袋形狀相似。布袋澳三面環山,出海口窄而海灣闊,像個圓鼓鼓的布袋;而「澳」指的是可以泊船的彎曲海面,因此把它名為「布袋澳」。《隋書•食貨志》記載:「有司嘗進乾姜,以布袋貯之」,可見至少自隋代開始,布袋已是平民百姓生活常用的容器。 ■好品德 積穀防饑 從《隋書·食貨志》可見,布袋最初是貯存食物的容器。古人有「積穀防饑」的概念,意思是預先貯存部分食物,即使日後面對饑荒等災難也能應對,後來這成語引伸指凡事早作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