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年年加價 爭議連連
【明報專訊】港鐵是香港的主要交通工具,營運效率直接影響香港經濟運作。近年為應付客運需求,港鐵加密班次及更新信號系統,但亦不時出現故障及延誤,例如10月中欣澳站附近架空電纜設備故障,令機場快線癱瘓,東湧線列車服務亦受阻。港鐵多年按機制加價,亦令市民不滿。除服務質素惹關注外,港鐵近年大力發展地產項目,亦被指是「霸權」。
◆爭議1
運輸政策向地鐵傾斜?
香港運輸政策以鐵路為骨幹,即優先發展鐵路,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小巴、渡輪、電車等屬輔助角色。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及城市智庫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認為政府限制巴士的發展,巴士公司不能任意增加車隊數目,開辦新線、延長路線及加班次,需利用現有資源去調整。運輸署列明,如有新設施或新發展區落成及入伙,均可開辦接駁巴士或小巴來往鄰近鐵路站,或既有巴士線在不影響現有行車時間或班次下,可途經有關區域。
•2015年香港主要交通工具市場佔有率(見圖)
◆爭議2
票價「可加可減」機制
•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方程式(圖)
鐵路是大型公共運輸系統,運作涉及公眾利益。港鐵上市前由政府全資擁有,2000年上市後政府擁有約77%股權,但上市公司要對小股東負責,營運方式以保障股東利益、追求利潤最大化為依歸。2016年5月港鐵主席馬時亨回應「港鐵會否減價」時表示,若減價減少利潤,會影響對股東的派息,票價調整要平衡市民與小股東的利益。
在可加可減機制下,2010至2016年港鐵連續7年在有盈餘下加價,其中2015年盈餘高達129.94億元,但獲准2016年6月起加價2.65%,累積升幅達25.2%。不少政黨斥責機制完全失效,促港鐵凍結票價及增加優惠。
港鐵:成本升 推優惠回饋市民
港鐵行政總裁梁國權表示為維持高質素鐵路服務,港鐵的營運成本持續上升,2015年港鐵已投放逾70億元提升、更新及維修鐵路系統,票務收入是港鐵主要收入之一,並稱票價一直維持合理水平。港鐵在2016年6月再次推出「即日第二程車費九折」回饋市民,為期4個月,聯同其他優惠,稱可為乘客節省2億至約5億元。
根據政府與港鐵簽署的《營運協議》,雙方每5年檢討票價調整機制一次,上次檢討2013年完成。港鐵連年加價但故障頻仍,引起市民不滿。港鐵同意提前檢討機制,政府2016年8月完成諮詢,整理資料後會公佈意見,希望新機制可於2017年施行。
•港鐵經營利潤來源# (億港元)(圖)
◆爭議3
「鐵路加物業」模式被指生「霸權」
鐵路由興建、維護到營運,所涉資本及開支不菲,單憑車費收入不足以應付。港鐵是全球少數有盈利的鐵路系統之一。
港鐵公司負責建造及營運鐵路系統,政府給予政策支持,包括將部分鐵路沿線上蓋的「物業發展權」批給港鐵公司(可視之為注資以作鐵路發展的財務保證)。過去多年,港鐵公司以「鐵路加物業綜合發展模式」運作:與發展商合作,將鐵路沿線發展為綜合商業及住宅區,從而帶動土地價值上升,乘客量亦有增長;興建新鐵路的成本,可由物業銷售所得盈利分擔。政府持有港鐵控股股權,可從中獲得可觀的派股息收益和股票升值。截至2016年中,港鐵在39個車站上蓋發展綜合物業項目,提供約10萬個私人住宅單位、超過200萬平方米的商用面積。
質疑:
「鐵路加物業綜合發展模式」被喻為大眾運輸系統建設的典範,被港鐵公司推廣至內地深圳和天津,但在香港則引起爭議,例如:
• 土地是公共財產,政府撥地予上市公司港鐵發展並出售物業,部分收益會變成私人投資者的紅利,有以公濟私之嫌
• 港鐵票價高低直接影響市民的生活,政府是港鐵大股東,間接獲派一定比例的物業盈利,但近年港鐵頻頻加價,市民看不見庫房進帳如何有利民生
• 有估計港鐵與各地產商合作發展的住宅物業,佔每年平均供應量三至四成。由此港鐵不但主導公共交通,還主導地產市場和房屋供應。2014年發展局長陳茂波曾批評港鐵推地不力。
政府資助鐵路發展方式及例子
鐵路加物業
商用:環球貿易廣場(九龍站上蓋)、國際金融中心一/二期(香港站上蓋)
住宅:未來南港島線黃竹坑站上蓋物業、觀塘延線何文田站上蓋物業等
非經常補助金資助(立法會撥款填補資金差額127億):西港島線
委託服務經營權(政府向立法會申請工務計劃項目撥款):沙中線、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