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這是政府啟德發展計劃下獲批興建的保良局何壽南小學(下稱「何壽南」)新校舍,看上去像一所小學嗎?建築署高級建築師Thomas及其團隊中的建築師李百怡(Tuesday),聯同該校數學教師袁綺華、學生蕭昊祖、張曼詩 (受訪時同為六年級)帶大家遊走校園,分別從設計者及使用者角度來認識建築設計概念和它帶來的影響。
新校舍於新學年(2016年9月)啟用了!
原來2015/16學年的六年級學生已率先於學期末在此上過一星期課。對於老師和學生,對新校舍最深刻的是什麼地方?
建築理念:因地制宜、低層建築增強空間感
何壽南新校舍只有4層,比其他8層學校少一半,這座低層建築的設計除了讓同學能更快找到老師,亦可減低壓迫感及增加空間感,因新校舍外是行車天橋和又高又密的住宅區。Thomas解釋:「旁邊有這麼多高的建築物,不能與之鬥高,而是鬥矮。」「矮」能爭取更多空間,因為在高樓密集的地方再增加高樓,會失去接觸戶外空間的機會。以「矮」作建築設計,戶外空間會擴闊,增加接觸陽光機會,令身處其中感覺舒適。Thomas的理想建築概念也正是如此,他說:「沒有一個能適用任何環境的建築模型,理想的建築物應該是因地制宜,可以配合環境發揮優點。」
建築概念:中軸線——中央樓梯上一層與穿越籃球場後的樓梯,起點在「中軸線」上。中軸線在建築上指建築物中心位置的軸線,樓梯設於軸線,可方便使用。
■知多點
何壽南小學原本位於新蒲崗,於2012年獲批於啟德發展區興建新校舍,全校師生已於9月遷至新校舍上課。建築理念:大自然環境營造小城市
新校舍位於從前啟德機埸範圍,範圍內的建築物需有30%綠化環境,新校舍有不少樹木、草地,包括圖書館外草地,課室外也有小竹林呢﹗四處綠,營造自然寬闊的空間,而且校園用色貼近大自然,加上採用不少玻璃設計,加強與外面的連繫,助同學多走出課室,在學校範圍內探索。Thomas說:「我希望這設計可以令學生有自我探索的精神,」他補充:「常說學校是個小型社會,於是想從建築營造小城市的感覺,例如會有「街道」、有大會堂概念的禮堂、有讓同學聚在一起,如庭院、中庭等地方,在學校多與人溝通及一探究竟。」
建築概念:穿透及反射
禮堂以落地玻璃設計,極具空間感。咦?還有鏡子﹗Thomas說:「這就是值得玩味探索的地方了﹗你會從建築物思考真假﹗」這趣味是運用鏡子反射原理!學校多用玻璃設計,在建築概念上,能營造出「穿透感」,即外面的景象、環境(如光線)可從不同層次穿透進建築物內,與建築物外的環境及事物有所聯繫。
■知多點
啟德發展計劃範圍包括前啟德機場、及附近的九龍城、新蒲崗、黃大仙、九龍灣等地區,將啟德機場搬遷後的用地重新發展,綠化是其中一項規劃主題,因此何壽南小學新校舍的設計需符合計劃要求。
建築理念:四通八達方便活動
何壽南的籃球場「反傳統」設在一樓﹗來看看一樓的平面圖(圓圖)﹗球場是全校的中心點,無論身處哪個位置都看到它,Thomas說:「一樓籃球場是全校中心,以它為串連,有一條中央樓梯,從地下到籃球場,然後直接穿過去,有另一條樓梯通往2樓及其他樓層。要通往其他地方,比較直接而且方便。」Tuesday補充:「在中央樓梯外,籃球場的四角位置均分別設有樓梯。」即是無論去哪堣]能容易又快速到達呢﹗
■想一想(圖a)
標準的8層高學校(上圖)與4層高學校(下圖)相比,你認為哪個設計感覺更寬闊呢?
■關鍵詞
中軸線 axis
建築 architecture
發展 development
空間 space
■緊貼教育趨勢,看校園的STEM實G
歡迎報料:eduwk@mingpao.com
文:大海
圖:大海、香港建築師學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