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請看附圖)
■知識增益
反種族歧視
聯合國大會1948年頒布《世界人權宣言》,第2條表示人人有資格享有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及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分等任何區別」,表明人權應不受種族、膚色等因素所限。國際體育盛事奧林匹克運動會(奧運會)亦不只是運動競賽,《奧林匹克約章》亦有與《世》相近的字句,如指出約章內賦予的權利和自由不應被種族、膚色、宗教等因素影響。
「種族歧視」離香港也不遠。香港社會以華人為主,按2011年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撇除外傭後約有19萬名少數族裔(佔人口2.9%);當中南亞裔是最大族群(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尼裔等),其次是白人。中國為聯合國《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締約國之一,《公約》亦適用於香港,港府有責任禁止及消除種族歧視。本港的《種族歧視條例》2009年7月起生效,規定種族歧視、騷擾及中傷均為違法,涵蓋僱傭、教育、參與社會等方面。平等機會委員會於2016年上半年收到192項有關《條例》的查詢,共處理16宗相關投訴。
雖有法例保障,但條例執行情G有時候視乎執法人員的敏感度。2015年12月,一名在港生活11年的印度裔男子Manreek行經中環時被便衣警員截查要求出示身分證,被問及為何經常檢查少數族裔的證件時,警員竟回應指「若不想被查,你應返回印度」。
關注少數族裔權益的融樂會研究主任葉皓羚說,不少少數族裔人士反映過同類問題,建議警隊加強種族敏感度培訓。
■參考資料
明報通識網熱門專輯「少數族群」﹕link.mingpao.com/15657.htm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資料回應題
1. 參考資料,指出法國「布堅尼」禁令引起的爭議,以及當中反映的價值觀衝突。
•用一句簡述法國「布堅尼」禁令事件作為導入;
•法國「布堅尼」禁令引起的爭議:涉嫌歧視穆斯林女性、種族歧視
•價值觀衝突:宗教自由、伊斯蘭文化習俗(穆斯林要在生活中實踐信仰,包括婦女戴頭巾)
vs. 國家「世俗化」政策(法國嚴行政教分離,法律定明「宗教不得介入公共領域」)
•價值觀衝突背後的爭議點:全球化下的文化衝突
◆延伸回應題
2. 試建議兩個協助本港少數族裔融入社會的方法。
•題目沒指定「建議」對象,故可就不同持份者(政府、民間關注團體和學校等)提出不同建議
•此題為延伸回應題,除可參考和引用所提供的資料,還要應用平日研習所得
◇例如,資料提及一個本港少數族裔面對的問題:部分警察敏感度不足,執法時或語帶歧視意味,讓少數族裔產生「不被認同」的感覺,阻礙融入社會 → 針對這點提出建議:警隊加強種族敏感度的培訓
•本地少數族裔學童還面對難適應中文教學、因語言等障礙而較難獲得社會服務等,可建議:
◇多加宣傳支援服務
雖然部分政府服務設翻譯以應對少數族裔需要,但很多人不了解,例如2014年南亞裔在職貧窮人士申領鼓勵就業交通津貼的比率很低,僅約6%。政府可多宣傳此服務,助少數族裔自食其力及解決日常所需
◇加強教育方面的支援
語言是少數族裔融入本地社交及職場的窒礙,中文水平更是年輕一代升讀專上課程以提高教育程度的關鍵,政府可從政策層面助少數族裔融入主流學校,提高學好中文的動機,有助融入本地社會
◇推動社區共融文化
民間關注團體可善用各界資源,舉辦不同類型活動,讓少數族裔和市民大眾一起參與,互相了解對方文化,從而減少誤解、增進友誼,長遠少數族裔便更易融入社會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