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烈日當空下每天勞動10小時,僅掙1萬元月薪,替大型貨車、私家車換輪胎,29歲的鍾浩賢(Jimmy)笑說︰「應不是現今青年的夢想工作。」他從中大工程學院畢業後,隨當時潮流在資訊科技界謀發展,惟兩次創業均失敗,現在他改投輪胎業。
明報記者 劉嘉裕
「一開始時要拿茩型20公斤的『風炮』拆螺絲,拆了兩個轆的螺絲便用盡氣力求救,讓師傅幫忙。」才入行約兩個月的Jimmy聲言已可為各類車輛換輪胎及補胎,訪問當天看來他還需要時間練習。
4年前Jimmy還是初出茅廬的大學畢業生,「政府及學校為IT創業提供很多資助,新聞又都經常講創新科技,在學時已經感受到很濃厚的創業氣氛」。跟不少大學畢業生一樣,Jimmy找了一份穩定的寫字樓工作,下班後便自行研究創業點子。
Jimmy在3年前建立平台,供僱主及自由工作者互相配對,各取所需,不料平台推出3個月反應持續低迷,為免蝕本收場,他首個創業夢由籌備至結束僅維持9個月。
首次創業失敗後,有朋友邀請他共同研發商業鑒證手機應用程式,以辨別產品真偽。研發期間,Jimmy與友人意見不合,產品未面世便退出計劃,他的第二次創業便告吹。
「創業簡單社會假象」
Jimmy嘆道︰「(社會)彷彿營造了一個假象,令年輕人以為創業簡單。年輕人一窩蜂在IT界創業,帶來巨大競爭,只有頂尖的人才能成功。」
經歷兩番失敗後,Jimmy仍在尋找未來的路向。由於他的兄長在輪胎業工作10多年,Jimmy看中輪胎業的人手大多上了年紀,「輪胎交易仍沿用手寫單,要花很多時間整理」,他希望利用自己的IT背景,為這行業研發零售系統,更容易接觸客戶。
今年7月初,Jimmy與兄長合資在粉嶺開設輪胎店,現階段Jimmy仍在學師,每月只掙1萬元,僅足夠餬口,原來令他留在這勞動行業的不止創業夢,「據哥哥之前的經驗,最高月薪能達6萬元,若今次創業不成,也希望留在這行也能得到這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