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群育學校(Schools for Social Development)是教育體制的一部分,有支援主流學校的作用。群育學校是香港特殊學校一種,專門服務一些基於情緒、行為等原因而未能適應主流學校的學生,由社工評估後轉介到校,接受另類教學和輔導;不少學生經過一段時間調適後,重回主流學校繼續學業。
群育學校學生來自主流學校,他們在主流學校往往被視為「問題學生」。根據教育局資料,群育學校學生可能在學校(如經常觸犯校規、公然反抗校方等)、家庭(與父母關係惡劣、常與兄弟姊妹爭吵或打架等)和個人或社交方面(自制能力較弱、破壞秩序或有滋擾行為、參與不良分子的活動而逃學等)遇到問題。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校舍殘舊是遷校的一大原因,再者是現址交通不便,學生參加體藝培訓要舟車勞頓,亦減低家長入學校探訪的意欲,不利家校合作。參與社區活動、使用社區設施有助學生融入社區,提升社群能力,以便回歸主流學校。學校是社區的一部分,要學生遠離社區學習和生活,與教育原則背道而馳。
鄰近社區 有利學生適應
群育學校會否影響鄰近社區?目前本港共有7間群育學校,大部分附設宿舍,供家庭支援不足的學生入住。除莫羅瑞華學校位於大嶼山,其餘6間附近都有主流學校。群育學校香港扶幼會許仲繩紀念學校於長沙灣辦學近20年,與三所小學及一所中學相鄰,多年相處和睦,附近學校更頻頻參與該校的聯校活動,如球類比賽。上述各校都相信人人可教,惟孤立不能讓學生成長,學習接納才是教育的本義。
■相關概念
平等機會(equal opportunity)
教育機會(access to education)
社群/社會支援(social support)
社會共融(social inclusion)
鄰避效應(Not In My Back Yard effect)
多層思考
1. 參考資料,試指出引起群育學校遷址爭議的三個原因。
2. 從不同持份者角度,就群育學校遷址爭議提出一些提升社會共融的方法。
參考資料
1. 教育局,《群育學校/院舍提供的支援服務》,2015.05
2. 教育局,《為有情緒及行為問題的學生提供服務的概念綱領》,2011.03
◆答題指引可到以下網址下載:life.mingpao.com/htm/dl/20160516BO.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