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同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京劇、崑曲在港的待遇與粵劇截然不同。曾獲藝發局年度最佳藝術家獎(戲曲)的京崑資深演員鄧宛霞,於1980年代末期在港創立「京崑劇場」,曾獲外國的戲曲節大獎,自己去年亦獲邀到中國國家京劇院演出京劇《慈禧與德齡》的要角,直言京崑在港的認受性遠遜外地,「(京崑)好似唔關香港事咁」。 港京崑劇場曾獲海外大獎 「京崑有不少大師,梅蘭芳亦是京劇演員,可見歷史價值相當高。」鄧宛霞指出,劇團在2007年參與「巴黎中國戲曲節」,憑京劇《烏龍院》獲「評審團特別大獎」及「最佳男演員獎」,劇團亦多次代表香港到外地演出,但她說,近年本港戲曲場地盛放,對京崑發展作用不大,「其實(與粵劇)可以並存」。 冀戲曲中心扶持京崑演員 京崑以「唱、唸、做、打」要求高聞名,鄧宛霞說,劇團近年亦培養出生力軍,過程殊不容易,但前景茫然,認為西九戲曲中心和政府有責任扶持京崑演員,「最好是在港有條正規的路可行,目前大多靠與國內團體合作演出」。她說,京崑藝術與香港並非扯不上關係,「我都在香港出生,加上留學外國,令京劇添上一分時代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