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環嘉咸街重建計劃可能出現變數。有民間團體發現,在重建範圍內至少有3項具保育價值的歷史建築,當中包括戰前落成的戰前樓宇、極罕見的花崗石渠,以及香港開埠早前樓房的青磚牆遺蹟,估計有70年至逾百年歷史,惟負責重建項目的市建局一直拒絕公開文物影響評估內容,亦沒有解釋為何上述歷史建築未有評級。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表示,民間如有發現,可向委員會提出,視乎理據再作決定。 專家:3建築歷史至少70年 嘉咸街重建項目共有3個地盤,其中一個已動工,其餘兩個近期已展開拆卸工程,中西區關注組及城西關注組發現該兩個地盤內,仍有未被保育的歷史建築,當中包括卑利街21號一幢戰前唐樓的招牌,近日因拆卸工程即將展開而顯露出來,原是曾售賣新加坡炭的「英記堅炭」,招牌字體以石米批成,文物復修專家王鴻強估計有逾70年歷史,是反映當時民生的文物。 市建局稱毋須報告 古諮會有保留 至於嘉咸街和卑利街合共逾200米長的路邊石渠,以3行花崗石砌成,城西關注組成員張朝敦表示,根據港英政府文件顯示,兩條街道石渠分別建於1922及1928年;現時被鐵絲網圍封、位於閣麟街27至35號的青磚牆及花崗石基座,歷史學者高添強估計為19世紀中後期建築。 市建局表示,石渠不在重建範圍內,至於閣麟街旁邊的青磚牆及卑利街的戰前唐樓,發言人無解釋為何沒被納入保育項目。發言人指,根據規劃大綱要求,毋須提交文物影響評估報告,但該局在發展此計劃時,應古物古蹟辦事處要求提交參考資料,發展計劃在2007年獲城規會核准。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林筱魯認為,是否需要作文物評估,要視乎項目本質及影響範圍,不能要求所有工程事先必須作文物評估,若民間有發現可以提出,委員會視乎理據再決。 屢索報告遭拒 關注組:有隱瞞之嫌 中西區關注組發言人羅雅寧表示,擔心工程破壞文物,會去信要求政府評估及提出保育方案。羅雅寧指出,事件反映文物影響評估制度有漏洞,市區重建項目未有強制發展商公布文物評估結果,市民未能參與,透明度不足,以嘉咸街重建項目為例,她多次要求市建局提供報告均遭拒絕,令人質疑局方是否有意隱瞞重要資料,不願保育所有歷史建築以減輕成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