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當年贏得2006年世界盃主辦權,一開始已惹爭議。當時南非是大熱門,但新西蘭代表臨場離開,導致德國爆冷以一票之差勝出。 除《明鏡周刊》今次揭發德國向亞洲執委買票,另一德國傳媒《時報》(Die Zeit)較早前便指控德國政商界合謀以提供武器或增加投資等利益,引誘手握投票權的亞洲國家。 白禮達2012年接受瑞士傳媒訪問時,曾暗示當年投票受賄賂影響,「有人最後一刻離開房間」才令德國險勝,如今成為風暴中心的德國名宿碧根鮑華當時憤怒反擊,指「無法理解」白禮達的影射。 不過,《時報》6月再次揭開疑似黑幕,報道引述國際足協前傳訊及市場總監托尼奧尼(Guido Tognoni,圖),指德國當年以提供武器換取沙特的支持票,時任總理施羅德更在投票前數日決定取消對沙特的武器禁運,為運送武器開綠燈。德國政府的安全委員會在投票前不久通過向沙特運送1200枚反坦克榴彈炮發射器,《時報》指此舉是德國政商界領袖聯手策劃游說執委投支持票的計劃一部分。 FIFA前高層﹕德提供武器換沙特支持 托尼奧尼2010年接受德國電視台訪問時,指當年的世盃主辦權投票是「有組織的」。《時報》指,德國汽車業巨擘福士(Volkswagen)和製藥業龍頭拜耳(Bayer)亦承諾向泰國和韓國增加投資,擁有平治品牌的另一汽車巨擘戴姆勒(Daimler AG)更乾脆向韓國車業同行現代投資1億歐元之多。(獨立報/每日郵報/衛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