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近年慶祝中秋的方法,好像只剩下吃月餅、玩熒光棒和玩蠟燭,其他習俗漸被遺忘。提燈籠是中秋傳統習俗之一,手製的紮作燈籠卻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塑膠製、會播音樂的電子燈籠。趁茪互轀{近,不如重溫一下中秋提燈籠這習俗和紮作工藝。 中秋節唐代普及 唐詩屢現 中秋節形成於唐代,從有關中秋的唐詩可知,當時中秋已十分普及,且已被賦予團圓的節日意蘊。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有「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在誰家」一句,從「人盡望」三字可知其普及程度;又如王建另一作品〈和元郎中從八月十二至十五夜玩月五首〉中「夜深盡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燈」也顯示時人慶節玩月之習。另張祜〈中秋月〉有「人間繫情事,何處不相思」之句,流露了盼重見故人之感嘆,這種感嘆亦多見於其他以中秋或八月十五為題的詩。 月亮神話 常見燈籠題材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傳說豐富了中秋節的內涵,也成為燈籠的題材內容。如常見的兔子燈籠就源自玉兔搗藥的傳說。漢代樂府詩中也有以遊仙為主題的〈董逃行〉,記述了一隻潔白如玉的兔子住在月亮,拿茈阞S,跪地搗製蝦蟆丸為長生不老之藥。這便是以神話傳說作為製作燈籠的點子。 時令水果 作外形作材料 古時燈籠主要用作照明,在電燈發明以前,人們用蠟燭或油燈照明,但火光易受外圍環境影響,故要加燈罩保護,漸演變成燈籠。燈籠也用於裝飾或喜慶活動,如元宵節有張燈結綵的綵燈會、中秋節也可看到各式各樣花燈或提玩燈籠。另一種常見的是楊桃燈,楊桃盛產於9月,是中秋節的時令食品,更有「洋洋得意」的寓意,以楊桃為創作概念是取其好兆頭。柚子也是秋季時令水果,除了食用,柚皮也可製成燈籠,清初屈大均《廣東新語》載有廣東人以紅柚皮製作花燈,稱為「柚火」,在紅柚皮上雕上人物或花草的形狀,內放置一琉璃盞,使之「朱光四射」。而柚子亦有「佑子」、「有子」、「又子」的寓意,承載蚢黈a庭的祝福和盼望。 ◆跟紮作師傅學做燈籠 手製燈籠買少見少,但仍有紮作師傅默默製作紙紮燈籠。歐陽秉志(畢業於大一藝術設計學校)是深水囃_華紮作的第二代傳人,曾製作不少新潮的紮作品,如電結他、手袋、滑板車等。雖名為紮作店,卻因製作時間、成本及存放問題,現時店內多售內地工廠生產的祭品,接到訂單才會親自紮作。他經常與不同機構合作,舉辦紮作工作坊,使之不至失傳。(見圖1-8) 文:鄒靖儀 圖:鄒靖儀、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部分資料來源:香港大學中文學院講師蔡崇禧博士、張勃《唐代節日研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