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早前有立法會議員謂,祖國為香港提供東江水,香港人該「飲水思源」。成語「飲水思源」,來自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郊廟歌辭•徵調曲》中的詩句「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意謂做人不要忘本。
成語典故 來自南北朝
庾信是南朝人,為南梁出使北朝的西魏。其時西魏南侵,江陵失陷,庾信的父親死於戰亂,他只得留在西魏做官。後來南朝有陳氏篡梁,北朝有北周代魏,庾信改仕北周。
北周君主好文學,愛惜庾信才華,不許他南歸,庾信最終也沒有回到故鄉。庾信無奈屈仕西魏和北周,又思念南方故鄉,因此其作品多流露思鄉情懷。
《郊廟歌辭•徵調曲》正是其一。「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庾信感懷身世,想到果實、水都有其本源,而自己的「源」,就是南方故土。
其實,水也是生命之源,是人類生存不可或缺的要素。食水是否符合安全標準自是重要大事。
近日不少屋苑和學校驗出食水含鉛量超標,巿民就真的需要「飲水思『鉛』」,同時也得「飲水思源」,注意水源是否乾淨。因此該議員這樣說也不無道理。
仿擬修辭 製造幽默
一些耳熟能詳的詞句,把當中部分字詞更換,臨時創作新詞句,我們通常稱之為「食字」,在修辭上這手法可稱為「仿擬」。仿擬所創作的臨時詞句,讀者既熟悉又覺新鮮,有時還予人幽默感。
例如因應近日食水含鉛量超標事件,記者和網民將成語「飲水思源」改為「飲水思『鉛』」,粵語「鉛」剛好跟「源」同音,讀來不覺突兀。新創作的詞語以字面解釋,又確實反映巿民擔心食水含鉛有否超標的現象,還跟議員之前提到香港巿民喝東江水要「飲水思源」遙相呼應,達到幽默諷刺的效果。
除了這種十分常見的「食字」手法外,仿擬也可應用在段落、篇章上。例如網絡流行的「潮文」,就是模仿一些著名的詩詞或文章,另創新篇,更寫成多個版本,當中句子多模仿原文,只在關鍵地方換成新詞,賦予作品新意。
又或在課堂上學到的古詩,像杜甫的《兵車行》,總有同學惡搞,將出征戰場的士兵變為出征試場的考生,在詩中盡道應付考試之難,詼諧有趣。善用仿擬,可為生活帶來一點歡樂。
用法
「飲水思源」可作句子的謂語,用以陳述句子主語不忘本的性格或行為。
例句:他飲水思源,記茪膝q栽培之恩,就算其他公司給予更高薪酬,他也不願離開。
此外,「飲水思源」也可充當定語,修飾句子的主語或賓語。
例句:飲水思源的人,現在似乎愈來愈少了。
例句:我國有不少飲水思源的故事。
近義詞:追本窮源
反義詞:數典忘祖,忘恩背義
作者簡介:明德學院助理教授,任教「閱讀策略和寫作」及「中國古代文學概覽」等科目。畢業於香港大學中文學院,研究現代漢語。
文: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