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霧霾和環境污染問題,已引起大陸政府的高度關注,環保產業已成大陸重點發展產業。凱鴻環保科技董事長林家泰指出,大陸的環保市場龐大,台資企業一定不能放棄這個市場;資策會產業情報所資深總監陳子昂則建議兩岸兩會第11次會談能簽署《兩岸環保協議》,以利兩岸攜手做大環保市場。 凱鴻環保科技是目前少數在台灣及大陸都已有危險廢棄物處理中心運轉成功的企業。18日由《旺報》舉辦的「台商權益維護系列座談」,聚焦「霧霾經濟學」,特別邀請凱鴻環保科技董事長林家泰及副總經理林蔚丞,分享凱鴻成功打入兩岸環保的成功經驗。會中,也同時邀請產、學專家共同探討台灣環保業者如何競逐大陸市場。 林家泰指出,不管是固定污染物或危險廢棄物,目前大陸在環保標準方面,一線和二線地方要求的標準,甚至比大陸的國家標準還要嚴格,面對這個趨勢,台灣的環保業者要到大陸發展,兼備專業技術及管理能力相當重要。 林家泰指出,大陸的環保市場龐大,台資企業一定不能放棄這個市場,他建議台商不宜單打獨鬥,應該抱團進軍大陸競逐環保商機。此外,他也提到,投資環保產業需要巨量資金,但台商在這方面獲得政府的資源並不多,在提供融資管道上,政府部門應可提供協助。 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則表示,根據調查,環保是目前大陸台商轉型的壓力來源之一,且規模越大的廠,壓力越大,但目前大陸在環保法規的標準並不夠明確,因此,他建議政府應該出面與大陸訂定兩岸環保協議,主動參與兩岸環保標準的制定,為業者解決當前的問題。 法令趨嚴就有商機 不過,台灣環保暨資源再生設備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朱俊彥則認為,「法令趨嚴,就有商機」,目前大陸環保法規的邏輯性已經逐漸清晰,例如霧霾,其監測標準就是要與WHO(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標準接軌,這是台商未來可多加關注。資策會產業情報所資深總監陳子昂稱,有關取得政府協助的問題,他建議台商可透過兩岸官方管道解決,包括透過兩岸產業搭橋或兩岸企業家峰會,都可以成為業者尋求各方資源的平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