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就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前晚投票決定﹐為在灣景路(Bayview Ave.)夾Cummer Ave.建新校而強徵民居地﹐在30間鎮屋中有17間受影響﹐其餘的暫避過拆遷。對教育局的決定﹐有居民形容得悉結果時﹐「有如判了死刑」﹐「感覺好失望」。避過拆遷的華裔居民亦對結果震驚﹐認為雖得保家園﹐但完整的社區已被摧毀。
有居民表示﹐整個徵地的法律程序已告一段落﹐至於受影響的居民是否尚有其他法律途徑上訴則暫時不清楚﹐需要時間冷靜﹐以及與律師商討。而居民遷出的最後限期亦未清楚。雖然受影響居民將獲教育局以周邊地區房屋市價向居民買入單位﹐但居民對未來仍感徬徨﹐以致前晚徹夜難眠。
暫時避過拆遷的李太覺得決定「摧毀了十幾個家庭﹐十分不合理﹐亦不公平」。由教育局開始徵地到居民決定抗爭﹐耗了居民足足4年的時間及心力﹐還有每戶至少杬耗1,000元的律師費﹐又指「事件打亂不少住戶本身的家庭計劃」。
她表示﹐自己家園雖然得以暫保﹐但她仍未完全放心﹐覺得教育局經常出爾反爾﹐難保新校在興建期間﹐教育局又突然改變主意﹐要徵收剩餘的鎮屋。
教局原來的估計是要花上最多3000萬元,教局前晚並未有就徵用17間鎮屋提供所需要的費用,去年教局曾用94萬元買了一佪單位。
前晚的會議中﹐教育局的議程中﹐就徵地一事提出三個選擇﹐第一是通過徵地﹔第二是否決徵地﹔第三則是修改徵地建議。
李太稱﹐居民於會前一周﹐才收到通知﹐指教育委員會前晚將開會決定徵地事宜﹐至於會議議程則是在會前一日﹐他們才收到﹐對於議程中提及的第三項選擇﹐他們全不知情﹐更遑論當中的細節。而當投票時﹐第一及第二項都沒經過投票﹐教委便直接跳到第三項選擇進行投票。她不排除教育局等別加插第三個選擇﹐以減少對居民的影響﹐作權宜之計。
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屬下的St. Joseph Morrow Park天主教女子中學的原址因租約期滿﹐而需覓地重建﹐新選址為灣景路夾Cummer Ave.﹐但天主教教教育局以地方不足為由﹐要求位於灣景路上的鎮屋遷離。
居民力抗教局徵地﹐事件甚至提交由調停員仲裁﹐根據仲裁員的結果﹐亦質疑徵地的必要性﹐並指上述女中現只有500多人﹐根本毋須偌大的校舍。但天主教教育局主席狄格蘭昨仍堅持徵地是必須的﹐並解釋該女子中學早建於上世紀60年代﹐當時學生人數有近1,000﹐後因校址前景不明朗﹐人數才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