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泰國就是否會合作開發「克拉運河」(又稱克拉地峽運河)的問題早前吵得沸沸揚揚,泰國副首相帕蒂亞通(Pridiyathorn Devakula)上周四(25日)在香港回應本報提問時,形容運河計劃「愚蠢」,稱將在附近另外選址建輸油管,成本更低。但他指此計劃並未徵詢中方意見,因為「不需要」。中方專家稱,輸油管比運河更不划算,最終也未必成事。明報記者 陸文 泰國、香港報道
「克拉運河」的設想得名來自位於泰國與馬來半島連接的狹窄地區的克拉地峽,這堻怉雲B由克拉百利河河口到東部的暹羅灣只有50多公里,但中間要經過山脈。
運河建議跨數代政府 數度擱置
早於1973年,日本就有意投資興建克拉運河,已經完成可行性研究並得出一條最佳路線——由宋卡府至沙敦府,但最後計劃擱淺;至90年代後,泰國前首相差瓦立、他信都曾在任內考慮開發克拉運河,並就此成立研究委員會,不過都因政權更迭而不了了之。早前中國熱傳中泰兩間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後來兩國政府又否認。如果建成的話,由東向西的船舶可毋須繞經日益擠迫的馬六甲海峽,少走約1200公里,節省一日半至兩日航程。
泰國副首相:輸油管服務中日韓
泰國副首相帕蒂亞通上周四到港出席活動時,否認本屆政府會重啟運河項目,但會改為建一條輸油管,「不,我們不會蠢到去建克拉運河,有什麼必要去移動船呢?只需要移動油就行了」。他解釋,當油輪到達安達曼海的港口之後,用地底輸油管把油輸到暹羅灣一側的港口,再把油輸到另一艘油輪堙A「如果你還建克拉運河,你就等於回到你爺爺的爺爺的時代了,過時了……這樣更快更便宜。運輸業界人士已經證實更想要一條輸油管而不是一條運河」。而他所指的輸油管地點,正是在當年日本研究得出的運河最佳路線附近。
「唯一的問題是我們現在必須說服NGO(指當地環保組織),輸油管不會影響環境。NGO現在怕我們除了在地底做輸油管之外,還在海面上建煉油平台,我們並不打算這麼做,只是收輸油管的使用費就能賺回建造費了。」有記者問他是否曾與中國商討相關方案,帕蒂亞通反問﹕「為什麼我們要跟中國談呢?這是我們國家的事,這是一條將會服務中國東部、日本和韓國的輸油管。」他又稱,「我們已經做了可行性研究,運營兩年就能收回成本……因為我們還沒能最後確定做這個項目,所以我今天沒有宣布,但一旦我們決定做了,3年就能造好。」不過,一個由泰國上屆政府組建的克拉運河委員會仍在運作,委員會成員、泰中文化經濟協會經濟委員會副主席帕克蒂(Pakdee Tanapura)反駁稱,輸油管方案「很傻」,雖然造價便宜,但營運費用昂貴,兩邊都要有船,對船公司來講是雙重支出,導致輸油管項目比運河更難吸引到投資。
廣州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教授張明亮說,「我不看好克拉運河,如果搞輸油管就更不看好,因為更加沒有必要性。」他解釋,把油從船上卸下,經輸油管傳輸,再運到船上,「外行人都知道這樣更不划算」。